蚊蟲沒了,異味淡了,能耗少了,標準高了……5月4日,筆者從陳四樓煤礦獲悉,自從改進污水處理工藝以來,該礦收獲了經濟和環境“雙效益”。
此前,該礦一直采用“生化法+硅藻土”污水處理工藝,其客觀存在的能耗大、成本高、標準較低等弊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礦井污水處理質量。基于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該礦對污水處理工藝進行了升級改造:將原來的穿孔曝氣改造為微孔曝氣,用于提高氧利用率。同時,探索使用組合生物填料及生物膜技術,為污水處理植入了當前相關領域的最前沿技術。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目前該礦污水站處理后的水質已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水回收利用標準,每年可減少生活污水外排50萬噸。同時,由于采用了生物膜和微孔曝氣技術,一方面提高了污水站氧的利用率,使原先需要的兩臺風機減少為一臺,每年節電10萬千瓦時,另一方面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更好,每年節省硅藻土近20噸,兩項加起來可以節省支出10余萬元。
在收獲經濟效益的同時,新的工藝還創造出顯著的環境效益。“國家規定COD含量小于50點,我礦改造以后COD含量在10~12點;國家規定氨氮含量小于5點,我礦則控制在了2點以下,效果非常顯著!”該礦污水站化驗員謝加梅介紹說。(馬志剛 陳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