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河南人在這里修了一條路 藏族同胞拉起他們跳起鍋莊舞
來源:大河網 時間:2018.05.29 記者:祝傳鵬
編者按:
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新時代,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的大潮,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小人物,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自己的傳奇,鑄就了國家和民族的脊梁。即日起,大河網推出系列報道,走近“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講述一群普通河南工人在青藏高原的故事。
青藏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這里空氣稀薄,氣候極為惡劣,被稱為“生命的禁區”。5月15日至22日,大河網記者隨“黨旗飄揚在高原,主流媒體看能源”采訪團一行穿越大漠戈壁、草原牧場,來到位于青海省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義海公司(以下簡稱:義海公司)以及下屬兩礦進行實地采訪,經受缺氧、干燥、寒冷等惡劣環境的考驗,尋訪在青藏高原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特別能進取、特別能忍耐的河南人。
義海公司作為河南走出去的國有企業,80%的職工都來自河南,他們從中原走進高原,把愛也撒在了這片雪域高原。
梅隴村民親切地稱這群羊為“義海羊”
梅隴村里的l050只“義海羊”
青藏高原一年有8個月都是冬天,冬天的風,吹在臉上如刀割,常年生活在這里的牧民,飽經著嚴寒的肆虐。而高原最寒冷的天氣,如果遇上一場大雪,人畜都要遭殃。
海西州天峻縣新源鎮有一個叫梅隴的村子,說是村莊,實際人口只有幾十戶人家,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因為地處偏遠,牧民零星地分散在方圓數十公里的牧場里。
2012年,義海公司參與青海省“黨政軍企共建示范村”活動,知道了這個村的情況后,就下定決心幫扶梅隴村發展牧區養殖業。籌集資金110萬元為當地牧民購進1000只母羊和50只公羊作為村集團財產,每年用賣仔羊的錢補貼給貧困戶。
從此以后,梅隴村人的臉上有了微笑,滿山遍野的羊群像雪花一樣,給這片草地帶來了無限生機。這一公益行為,每年可為梅隴村牧民,增加經濟收入40多萬元。
5月21日,新源鎮鎮長王生斌告訴大河網記者,通過這幾年的運作,梅隴村已經實現了貧困戶全脫貧,他說,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了記住義海公司的愛心,當地牧民將這些羊親切地稱為“義海羊”。
義海公司為困難群眾送溫暖
“義”解學校“燃煤之急”
高原牧民的生活艱辛,細心的義海人看到了眼里,記在了心頭。經過調查研究,義海公司及時拿出“幫扶解困”措施,與當地政府聯手,2008年3月開始,啟動了“春暖工程”。每年免費為海西州126所中小學,捐贈煤炭4000噸,讓海西4萬多名師生的冬天不再寒冷。
這時候,老師們就會和孩子們一起,情不自禁地齊聲高唱那首歡樂的贊歌。義海人,聽著孩子們的歌聲,欣慰,油然而生。他們的這一舉動,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青海省最佳慈善項目”和“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
2014年,義海公司又與共青團海西州委、州總工會共同啟動“中國夢·溫暖工程”。計劃在五年內向全州中小學校、養老院、福利院、困難職工捐贈價值750萬元的煤炭2.5萬噸。這一舉動又被青海省政府授予“青海希望工程25年經典項目獎”。
感恩初心不改,大愛未有窮期。義海積極參與海西州的公共基礎建設,出資3360萬元修通了天木公路,帶動了木里地區的經濟發展。如今的木里山上有了移動、聯通通訊基站,工業電力設施一應健全……
修建中的天木公路(資料圖)
此外,義海公司還開通了到西寧的公共交通;出資修建鄉村公路、城市愛心廣場,解決牧民生活用水困難;從2007年開始,從每噸煤中,提取7元錢,建立牧民發展基金,總計已達7100余萬元。
義海的善心義舉,得到了駐地牧民的尊重與愛戴。天木公路通車那天晚上,木里礦周邊的藏族群眾,自發帶著潔白的哈達、宰好的牛羊、青稞酒和酥油茶,到木里礦感謝幫他們修路的義海恩人。
其實,路是當地政府主導修的,義海只是積極推動者。但豪爽的藏族牧民點起篝火,烤上宰好的牛羊,斟滿青稞酒,倒上酥油茶,拉起義海公司木里礦的干部職工就跳起了鍋莊舞。情至深處,酒至興頭,美麗的藏族姑娘唱起了《天路》。嘹亮的歌聲沖向云霄,真情的淚滴融入大地……
義海公司救援隊為災區群眾搭建帳篷(資料圖)
救援隊曾在玉樹地震時奮戰5天5夜救援受災群眾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3級強烈地震。義海公司成立了以礦山救護隊員為主的39人救援隊伍,乘6輛救援車,帶著25類,168種救援設備物資,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批到達救援現場,為災區人民送去了溫暖與希望。
玉樹平均海拔4500米,高海拔地區行動要緩慢,但救災,容不得慢條斯理。
義海救援隊將玉樹人民的苦難當成是自己的苦難,當看見被地震毀壞的家園,他們顧不得余震的危險,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爭分奪秒地搜尋幸存者的蹤跡。他們抵御著高原反應和余震帶來的頭暈惡心,努力克服身體上的不適,一直堅持。
餓了,累了,困了,全然不顧。還是把自己的那份干糧,送到災區人民的手里……
義海公司救援總指揮陳守義,充分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沖鋒在前的積極作用。哪里危險,哪里艱難,他就沖在最前面。并不時地叮囑大家在搶救被壓埋傷員時:“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避免二次傷害!”
他們轉戰33個搜救地點,奮戰5天5夜,為受災群眾搶救了各類物資2000余件;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搭建帳篷306頂,解決了3000多人的住宿問題,用拳拳的愛心,撫慰了災區群眾心中的傷痕……
至今,藏族小卓瑪柴文格來,還會常常會想起,救出自己的義海叔叔。
藏族老阿媽白馬杜吉,女教師坎卓,也經常對孩子們講述義海救援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