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現在時 ▏河南義海 屹立青海
來源:河南日報 時間2018.05.29 記者:萬川明 欒姍
從河南能源義煤北露天礦的大門一路向西,再向西,山迢水遠。1600公里,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木里礦區;1700公里,柴達木荒漠戈壁的腹地,大煤溝礦。15年了,一批又一批義煤人拋家離鄉來到“生命禁區”,把河南國有企業的紅旗牢牢插在壯美的青藏高原上,譜寫出一曲撼人心魄的拼搏之歌,奮斗之歌,奉獻之歌。
2016年8月23日下午,是最讓他們激動而自豪的時刻。正在青海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通過青海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遠程視頻,察看了木里礦區的生態恢復情況。如今,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高高矗立在木里礦區的大門口,也深深銘刻在每個人心頭。
這家企業,就是河南能源義煤義海公司。
她敢于創造奇跡,挑戰人類生存的極限,在海拔4200米的木里礦區、海拔3500米的大煤溝分別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露天煤礦和井工礦;
她敢于趟出資源枯竭型企業異地創業的路子,始終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三股勁”,一躍成為青海省首家一級質量標準化礦井和瓦斯治理示范礦井,正朝著打造中國最美高原礦山的目標闊步邁進;
她敢于樹立行業的新標桿,把采煤業做成了地道的綠色產業,在柴達木盆地生態保護過程中,創造出被國家七部委稱為“以‘義海模式’為核心的‘木里經驗’”,種草復綠的效果讓當地人都嘆服,“草怎么可以長這么深”。
讓我們一一破解河南義海屹立青海15年的成功密碼。
一定要在這不毛之地闖出一片新天地
這個橫跨豫青兩省的“義海故事”,要從義煤北露天礦和海西州綠草山礦務局的握手講起。
本世紀初,義煤原北露天礦由于資源枯竭,實施政策性關井破產。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柴達木盆地,綠草山礦務局的大煤溝露天礦,因煤炭市場蕭條連續兩年發不出工資,瀕臨破產。當時的青海省海西州招商引資小組輾轉聯系到河南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尋求合作。
2003年,北露天礦黨委決定,由王宏昭、趙少普、張新國、劉所林、張占村、王智榮等6名同志組成臨時黨支部,赴海西州考察項目。
一周的考察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這地方壓根不適合人類生存,怎么可能發展起來”。大煤溝露天礦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缺氧、無水、無電、無通信信號,甚至沒有路。最近的居民點大柴旦離礦區也有近百公里之遙,無論向哪個方向看,都是一眼望不到邊、單調到讓人窒息的茫茫戈壁灘。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回去沒有出路,不如在此放手一搏”。大煤溝礦是獨資經營,煤炭易開采、賦存條件好、資源儲量豐富。而且,如果接手此處,青海省政府還將按招商引資政策,另外在天峻縣境內的木里煤田配給1.6億噸露天煤炭資源。
“伸出筷子就能夾到嘴里的好肉,怎么會輪到咱來吃?只要我們發揮國企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就一定能在這不毛之地,闖出一片新天地!”投身西部、挺進青海的決議一旦做出來,北露天礦上千職工群情激昂,摩拳擦掌。
然而,現實卻給這群熱血兒女設置了難以想象的重重關隘。
“沒有去過青藏高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這是游客飽覽高原大美之后的感慨。但是,長年在此工作呢?
第一關,高原環境關。
高海拔地區的特點就是缺氧、寒冷和陽光輻射強。
大煤溝海拔3500米,木里礦區海拔4200米,這里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60%,空手走路就像背了一袋面。“口渴、胸悶、頭痛,連續幾個晚上睡不著覺。”談起剛到大煤溝井工礦時的情景,綜采隊采煤班班長肖東記憶猶新。
一般情況下,海拔升高1000米,溫度下降6攝氏度左右。木里礦區全年平均氣溫零下4攝氏度,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晝夜溫差之大幾乎一天經歷一次四季輪回,夏季雨雪冰雹也是常事。”天峻義海公司副總經理李俊松說,“平原上長大,長年在高原生活,都會不同程度地得上高原病。吃與不吃一個樣,睡與不睡一個樣,由于大腦長期處于缺氧狀態,人變得很健忘,不管說啥事情,扭頭就忘。”
“高原紅”是太陽紫外線照射強烈對面部角質層的損傷。來大煤溝露天礦之前,礦長助理趙海峰是個白白凈凈的帥小伙兒。“冬天的紫外線也能把人曬傷,我時常穿著棉襖戴墨鏡和遮陽帽,還是曬出了‘高原紅’。”趙海峰說。
第二關,吃住行關。
吃飯、住宿、走路,這些在平原地區再也尋常不過的事情,在青藏高原卻變得“很費勁”。
吃飯“很費勁”。大煤溝礦地下水含氟量是正常值的12倍,不要說飲用,連洗澡也不行,飲用水只能靠冰雪融水;蔬菜比肉還貴,西紅柿、豆角都是20塊錢一斤,還要跑到一百公里以外去購買;海拔越高壓強越低,水燒不到80攝氏度就開了,看著面條在鍋里上下翻滾,可就是煮不熟。
住宿“很費勁”。木里礦上,蓋房地基要挖透永久凍土層,一直打到巖石層,并且一年中施工時間只有4個月,2000多平方米的房子需要蓋3年。
走路“很費勁”。木里礦原是無人區,唯有一條泥土自然形成的放羊路。遇上惡劣的天氣,“搓板路”就成了“翻漿路”,從礦上下到天峻縣城,一輛車的最高紀錄是壞掉7條輪胎。
第三關,寂寞思鄉關。
家,這個最溫暖的字眼,在大煤溝和木里礦區,卻成了大伙兒誰都不愿觸及的“禁詞”。
“再苦再難,我們都不愿意提起家,想起來就受不了。”天峻義海公司總經理王豐說。
無人區,連信號都沒有,家里帶上來的手機,只能當鐘表用。幾本早就過期的雜志,被翻得稀爛。“逢年過節,或者家里老人過壽,是最難過的時候,又不能跟別人說。只能沖著家的方向念叨念叨,磕幾個響頭,人沒跪下淚早就先下來了。”2004年年底,木里礦唯一一部衛星電話,給每人3分鐘時間打給家里報平安。電話接通的一剎那,這頭兒是哭,那頭兒也是哭,淚就像決堤的海,咋也停不下來。3分鐘時間到了,想好的千言萬語,居然一個字也沒說。
闖過“三關”留下來的,都是英雄好漢,都是精神的巨人,都是讓人肅然起敬的高尚的人。
而讓義海這個外埠企業在青藏高原扎下根來的“法寶”,則是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創新義海。
“效益是設計出來的”。為了適應高海拔地區露天開采的實際情況,義海人對開采工藝、管理辦法等進行了多次大膽的改進和創新。
大煤溝礦組織生產技術人員對F11040工作面下輔助巷進行優化改造,節約成本100多萬元。變全巖巷道掘進為全煤巷道掘進,工期縮短了50天,增加原煤20萬噸,間接經濟效益達到了4500萬元。在巷道掘進中廣泛使用綜掘機,使單班掘進進尺大幅度提高,不但提高安全系數和工效,還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能讓機器干的,就把人解放出來”,義海的生產和管理越來越科學化、人性化。
協調義海。
海西州的煤礦開采尚處于初始階段,市場門檻比較低。“高質量”是義海開礦之初就始終堅持的目標,他們身在異鄉,依然始終秉持“質量第一”的方針和“安全第一”的理念。
大煤溝露天礦建成后,先后通過了河南省“五優”礦井、青海省“一級質量標準化礦井”和“瓦斯治理示范工程”等各項驗收,一舉確立起青海省標桿礦的地位,義海公司年繳稅金超過8億元,為青海當地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綠色義海。
“我們要愛護眼睛一樣,愛護這里的藍天白云、草原雪山。”這是義海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段新偉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從進駐木里礦區第一天起,義海公司就把環境保護納入規劃設計之首,先后投資2.13億元,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青海省環保廳等開展高寒地區人工植草技術攻關,取得了人工植草成活率超過80%的驚人成果。
開放義海。
河南與青海,地處內陸,但思想卻一點也不封閉,反而如高原的天空一樣明澈開闊。
義海公司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內開放與青海省鹽湖集團、華能電廠、西寧鋼廠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煤礦供需關系;對外開放與尼泊爾客商就煤炭出口事宜初步洽談,爭取長期合作機會。
共享義海。
“義海是河南的義海,也是青海的義海,更是海西的義海。”海西州團委書記姜冬梅這樣評價說。
義海公司啟動了青海省規模最大的長效助學項目——“春暖工程”和“中國夢·義海溫暖工程”,連續10年為海西州126所中小學、養老院、福利院、海西困難職工免費捐贈4.5萬噸煤炭;參與青海省“黨政軍企共建示范村”活動,資助當地牧民110萬元發展“種羊”養殖業,海西州牧民們親切地將這批羊叫做“義海羊”。
據有關權威機構評估,15年來,義海公司累計實現產值200億元,上繳稅費100億元,躍居青海省企業50強第11位。僅“義海”這個品牌,市場價值就達到50億元。
河南義海,這粒來自中原大地的種子,在青藏高原上開出了美輪美奐的格桑花。
環境治理好,就能成贏家;環境治不好,就要回老家
走進天峻縣的木里礦區,你會看到一格格像梯田一樣排列的青草地,初夏微風吹拂下,掀起層層綠波。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實時視頻看到的,就是這片來之不易的高海拔連片草地。
木里礦區,位于柴達木盆地東邊緣、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礦區里有著經大自然千萬年孕育而成的高山草甸,發揮著為黃河涵養水源的重要作用。
“木里礦區和這些草甸植被從來都是生命共同體。”義海公司總經理趙光明說:“早在最初煤礦剝采時,我們就要求礦工把剝離的草皮整齊碼放,以備修復植被時使用,并不斷探索植被恢復技術。”
木里礦區是青海省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儲量大、埋藏淺、煤層厚、煤質優。看到義海公司建成天峻義海露天礦后,大批企業紛紛進駐。“大規模的煤礦露天開采必然對地表植被和地下永久凍土層產生破壞,對周邊草場和水源造成污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宏說。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木里礦區的生態問題,2014年7月出臺《木里煤田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礦區所有11家企業停產治理。即使是最重視環保的義海公司,也和礦區其他企業一樣,面臨一場轉變發展方式的大考。
“環境治理好,就能成贏家;環境治不好,就要回老家。”具有強烈政治意識、責任意識、環保意識的義海公司黨委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木里礦區被關停,就意味著義海人十多年艱苦創業的成果付諸東流。即使卷鋪蓋走人,也要永遠背負著破壞環境的十字架。
“沒有綠水青山,哪來金山銀山。”“必須保證交上一份令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在生態環保問題上,義海公司態度鮮明而堅定。
此時,正值國際煤炭市場低迷,煤炭、鋼鐵等資源型企業持續虧損。2015年,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在經營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劃撥6500萬元的專款;義煤則從下屬的農林公司,抽調園藝師組建了技術隊伍。
木里“戰場”上,義海公司開始了背水一戰。
青海省委、省政府要求的環境治理,主要包括渣山治理、邊坡整治和種草復綠三項任務。對久久為功的義海人來說,前兩項一直成績優異。當時的問題,只剩下最后一關——把與中國礦業大學聯合開展的高原泥膠噴漿種草實驗成果變為現實。
種草,在平原地區易如反掌,但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堪稱奇跡。“空氣稀薄,冬季漫長,種棵草比養個孩子都難。”木里煤田管理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李文杰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這樣說。
2015年除夕,義海公司的黨員干部在會議室里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每年5月至7月是最佳播種期,這是老天爺給咱們這兒定下的規矩,只會因天氣異常而減少,絕不會增加。”
“如果這個時段咱們偷個懶兒,就會錯過一年的時間。”“咱們要趕在最佳播種期前面,做最充足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轉眼就到了大年初一。
整個春節假期,義海公司的黨員干部放棄了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反復討論在渣山上種草復綠的可行性方案。
渣山坡度大?那就參照梯田形狀,削坡整形,將坡度從70度降到35度以下。
雨水沖刷多?那就在坡頂修擋水堰,坡面修排水溝,坡底修引水渠。
草籽不易尋?那就從20多種草籽中反復試驗篩選,從中優選出星星草、老麥芒等5種,將69.36噸草籽運到現場。
土壤不適宜?那就到180公里外的地方去買土,再摻拌牛羊糞,配成養分充足的腐殖土。
播種期到了,真正的考驗來了。就短短三個月的“窗口期”,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比珍貴。“寧可倒在渣山上,絕不躺在病床上。”刮風下雨、大雪冰雹,義海人從不停工。臉上的皮褪了一層又一層,手腳凍得幾次失去知覺,他們終于趕在最佳播種期內,完成了137萬平方米的播種任務。
2016年7月上旬,嫩綠的小草破土而出,大家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就像發現了稀世珍寶。農林公司增援的技術人員杜五營站在那里愣了半天,然后驚嘆地說:“第一次發現尖尖的草芽兒,竟然那么美。”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石青實地查看了木里礦區種草復綠的成果后,由衷稱贊道:“出苗率達到每平方米2500多株,在平原礦區也不多見。你們的草,種得好啊!”
報春的綠草,也是報喜的綠草。經省州縣聯合督導組批準,義海公司成為木里礦區唯一恢復生產的企業。
2016年9月,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等七部委前來核查時,專家當場表示:“高原種草,義海創造了奇跡。”自此,“以‘義海模式’為核心的‘木里經驗’”開始在青海全省推廣。
截至目前,義海公司先后投入資金2.32億元對木里礦區進行環境治理,累計渣山治理、邊坡整治和種草復綠289萬平方米,做到了零空白、全覆蓋。當地人尊稱他們是“木里英雄”。
在遠離故土的地方生根開花,靠的就是精神的力量,尤其是新時代的焦裕祿精神
戈壁灘上的駱駝刺,一年只能長一寸;
青海湖的湟魚,一年只能長一兩;
木里礦區的綠草,一年只能長三個月;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大煤溝到木里礦區,一路上看到的都是頑強的、拼搏的生命,在世界屋脊上生生不息。
15年前,那個由幾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265名黨員、18個黨支部,分設有大煤溝黨委和天峻義海黨總支的義海黨委。
15年前,一個年產煤炭8.24萬噸、總產值605萬元、年利潤為零、年繳稅金14.4萬元、固定資產總值477.29萬元的小煤窯,現如今已發展成為總產值35億元、年繳稅金8.1億元、固定資產總值9.01億元的國有煤炭企業。
在遠離故土的地方生根開花,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精神的力量,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這些中原兒女血脈里天然流淌的精神特質。尤其是新時代的焦裕祿精神,是義海發展壯大的根和魂。”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富國說。
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聽取蘭考縣和河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時,充分肯定河南學習焦裕祿同志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使焦裕祿精神煥發了新的活力。
對群眾的親勁,彰顯的是人民立場。
15年前,由幾名黨員組成了臨時黨支部,如何說服義煤幾千名職工家屬到千里之外創業?
原臨時黨支部成員、現天峻義海公司副總經理張占村說,當時他們就是搬了幾條長板凳,與職工圍坐在一起,實打實地說現狀、談想法、謀未來。“留下來,面臨的是關井破產,咱們養不了家。走出去,得到的是優質礦源,咱們有個奔頭。”“條件是差,但吃苦總比喝西北風強。將來企業盈利了,條件總會好起來。到那時候,媳婦買個衣服,孩子交個學費,手頭就不緊了。”
臨時黨支部掏心窩子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大家。會一結束,在座的許多人就回家收拾行李,毅然決然跟著上了大煤溝礦。
劉德旺就是其中一員,現如今他已經是天峻義海公司穿爆隊代理隊長。“從個人來說,有了生活;從大的方面來說,有了發展。”問他在這雪域高原上一干七八個月不回家,是什么力量在支撐?他指著自己胸前的黨徽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的母親是義煤的老黨員、老勞模。我不能看著父輩們創下的基業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毀掉。義煤就是我的家,為了這個家好,再大的苦都可以吃,再多的難都可以受。”
爬冰臥雪、戰天斗地的創業初期,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大煤溝礦剛掛牌時,早到的人用兩條長凳架上木板當床,晚到的人只有打地鋪,再后來的只能住帳篷。公司要求,黨員干部一律住帳篷。義海公司原黨委書記馬樹聲說:“我們除了要防止帳篷被大風刮跑之外,還要防野狼。睡覺時一律穿著大皮靴腳朝外,為的是野狼偷襲時即使傷人也不害命。”
有黨員沖鋒在前,普通職工緊跟著爭先恐后,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一樣的衣著,一樣的滿身塵土,一樣的兩頰“高原紅”。
抓工作的韌勁,展現的是優良作風。
青海省煤炭行業就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知道煤礦工作怎么干,就到義海去看看。”
“礦上的崗位我都會干,有事忙不過來就找我。”說這話的是義海公司副總經理徐敬民。
建礦初期,工作人員極度短缺,除了干好測量老本行,徐敬民兼職干過采購、銷售、司機、保安……白天,他和同事們背著儀器來回幾十公里翻山越嶺;夜晚,在四面透風的帳篷里將凍腫的雙腳放在三層被褥里繼續工作。這一干就是11年,每年在木里礦區的時間都超過330天,其中有7個春節是在山上度過的。
大煤溝礦西34公里外的戈壁灘上,一間小紅房醒目地矗立著,里面是大煤溝礦的水源井,保證全礦的生產、生活用水,由孫應報、孫記冬父子倆看守。
這里和外界的聯系只有四條線,一條只能打到礦調度室的電話線,一條電線、一條水管線,還有一條就是門口那條從不見人影的土路。除了礦上半個月一次的慰問車和送菜車外,幾乎與世隔絕。就在這樣荒僻到極點的環境里,父子倆不但咬著牙干下來了,而且一干就是8年。
“沒啥,這就是我們爺兒倆的本職工作。活兒再苦再累,總得有人干吧。”孫應報說這番話的時候平靜如水,聽到的人卻無不動容。
義海公司銷售部副部長張晨是個“礦三代”,被大家稱作銷售戰線的“花木蘭”,是屈指可數的女職工之一。爬煤堆、下采坑,從不含糊;跑市場、談用戶,沖在前面。“男人干得活兒我也能干,誰說女子不如男。”一頭短發、性格開朗的張晨大氣地說。
干事業的拼勁,詮釋的是堅定信念。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木里礦生產技術科副科長金柱,是個“技術控”,也是個“筆桿子”,更有個響亮的綽號叫“野人專家”。
金柱大學畢業剛到礦上不久,就趕上煤礦要接受青海省安全質量標準化驗收,整理技術資料的活兒全落在了他身上。他4個月沒下山理發,頭發和胡子連在一起成了茅草窩,最終木里礦順利通過驗收。憑著這股干工作的認真勁,他重新設計了排土場布局、自學陡幫開采工藝、引進混裝炸藥爆破新技術,每年累計為礦上減少支出2588萬元。
木里礦區清理整頓,種草復綠,一些跟風而上的企業紛紛退出。義海公司卻選擇迎難而上,接受挑戰。“國有企業,不單單是為了掙錢,還要有社會責任的擔當。”義海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國強說:“頭頂有國徽,胸前有黨徽,國企人就是要擔別人不愿擔的責,干別人干不了的活兒。”
木里礦上,有個300多平方米的高原花房,種滿了月季、丁香,是工人們下班最愛去的地方。而一米多深的土,都是從山下一車一車拉來的。花房的一角,還種有韭菜等蔬菜。“海拔高,韭菜也就一拃長。割了一茬下到面條鍋里,就像聞到了家鄉的味道。”木里礦職工郟天翔說:“義海人就像這韭菜,一茬接一茬,把根在高原上越扎越深。”
根深才能葉茂,義海人的吃苦耐勞、百折不撓也塑造了河南人在當地的良好形象。
“這么多年來,熱情的海西始終敞開懷抱歡迎義海這樣的企業,義海也在深深融入海西、影響海西。”青海省海西州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張海軍說,海西州許多國有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像“下井安全宣誓小儀式”“代發農民工工資”等,都取經自義海。
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莫重明深有感觸地說:“很多事情,其他企業想都不敢想,但是義海人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河南人,好樣的!”
“缺氧氣不缺志氣,敢與高原比高低。”憑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進取、特別能忍耐”的精神,義海人在巍巍高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2012年,義海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17年,大煤溝煤礦也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如今,這群最美河南人,正在離家很遠、離天很近的地方,挑戰人類生存發展的極限,繼續書寫著戰天斗地、頂天立地的河南故事、青海故事和中國故事。
致敬,永遠屹立的義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