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黑變白 由白到細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化工板塊轉型發展調查
來源:《河南日報》 時間:2018-09-10 記者:欒姍
煤炭不只是用來燃燒的。
世界500強企業、河南特大型國有企業——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掌握著世界領先水平的煤制乙二醇、三聚氰胺泡綿、甲醇蛋白等產品關鍵生產技術,殼牌、航天、五環等大型粉煤加壓氣化和魯奇、U-GAS碎煤加壓氣化等高效運行技術,是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產基地、華中地區最大的甲醇生產基地。
今年8月,省委主要領導在河南能源下屬企業調研時指出,要深入貫徹中央關于河南要打好“四張牌”的要求,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上出真招、見成效。
連日來,記者深入一線,實地調研了河南能源永城、濮陽、義馬等化工園區,多地的成功實踐讓人看到了河南能源化工板塊轉型發展的成效:在煤炭“由黑變白,由白到細”轉化過程中,傳統煤化工企業向著清潔生產、綠色發展的新能源企業轉型。
事實證明,河南能源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為激活化工板塊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煤炭由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躍升,不僅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拓展了河南煤炭消費空間,更走出了一條更清潔、高效、深度利用煤炭資源的路子,正是河南堅決貫徹執行中央打好“四張牌”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之一。
拉長產業鏈:從“做頭”到“做尾”
煤化工產品序列里,有一個長長的產業鏈,在物理與化學的復雜轉化過程中,能延伸出成百上千種產品。如果產業鏈條相對單一,就容易受到上下游市場波動影響。
坐落在濮陽市近郊的中原油田,附近化工裝置林立,中原大化、中原乙烯、東方雨虹等多個化工企業均坐落于此。煤炭、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化工燃料,被譽為“工業的糧食”。有著33年歷史的中原大化公司,建廠之初正是依托中原油田豐厚的天然氣資源和全國農業大省河南對化肥的需求。“我們利用中原油田供應的石油伴生天然氣為主要原料生產出合成氨、尿素,后來又將下游高附加值產品三聚氰胺作為‘堅持化肥、走出化肥’的重要產品之一。”中原大化公司總經理史悅智說。然而,市場瞬息萬變,受國際貿易壁壘沖擊,三聚氰胺產品出口受到制約,行業也因國產化技術擴大產能出現過剩,從昔日的“緊俏貨”變成了“大路貨”。
中原大化公司提升三聚氰胺附加值的轉型之路在哪里?瞄準鏈條缺口,在“延鏈”和“補鏈”上下功夫,“做頭”又“做尾”,建設“煤炭/天然氣→合成氨→尿素→三胺→三胺泡綿”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
2008年,中原大化公司建成投產國內首套三胺泡綿工業化生產線,研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聚氰胺泡綿,打破了跨國公司長期以來的技術壟斷,更帶動中國吸聲降噪隔熱材料生產技術邁入世界先進水平,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上海世博會場館、高鐵動車組,包括‘天宮’等航天航海領域的‘國字號’工程里,都會找到‘綠寰宇’牌三聚氰胺泡綿的身影。”中原大化公司總工程師勝兆泉驕傲地說。
近年來,河南能源化工板塊通過轉型發展,逐步扭轉以甲醇、尿素等為主的大宗基礎化工產品的局面,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產品,逐步形成“煤炭→乙二醇→聚酯(PET)”“煤炭→甲醇→BDO→PBT、PTMEG”“煤炭→甲醇→二甲醚、醋酸、聚甲醛”“煤炭→甲醇→甲醇蛋白、酶制劑”“煤炭/天然氣→合成氨→尿素→三胺→三胺泡綿”“煤炭→半焦、焦油、芳香烴”等6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上下游產品關聯度強,產業之間深度融合,化工板塊結構日趨合理,產業鏈逐步完善。
河南能源在省內8個化工園區和省外3個化工產業基地里,每天都在上演著精彩的“轉型之旅”:一塊塊黑黢黢的煤炭進入生產裝置后,經過化學反應會生成原料氣體,再變成液態的甲醇,也會延伸出二甲醚、醋酸、乙二醇等產品,直至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塑料杯、穿的彈力絲衣服、抹的護膚化妝品、玩的智能手機。
做強技術鏈:從“低端化”到“精細化”
“產品雖暢銷,利潤卻不高”——這曾經是河南能源很多化工產品的尷尬處境。究其原因,化工產品多為甲醇、尿素等初級原料,精深加工不夠,終端消費產品少。河南能源副總經理王俊旭更是一針見血地提出:“利潤不高的關鍵,在于技術含量不高。”
據估算,1噸煤轉化成乙二醇后,市場價值會提升10倍。在化學、化工及新材料領域,世界主流工藝一直通過石油加工生產乙二醇、芳香烴等重要的化工基礎原料。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石青說:“相比石油資源,我國的煤炭儲量比較豐富,發展以煤為原料制取石油類產品的煤化工技術,是現代煤化工企業轉型發展的主路徑。”
2009年,世界第一套20萬噸級煤制乙二醇工業示范裝置在我國建成投用,河南能源開始將目光投向煤制乙二醇產業。煤制乙二醇的生產過程中,關鍵的“一躍”在于煤制乙二醇技術。王俊旭至今回想起項目剛開建時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合作方在核心技術上自然會有所保留。沒有可借鑒的資料,沒有可學習的對象,我們要想在未來發展中不受制于人,必須自己想辦法攻克“卡脖子”技術。
從2012年3月28日河南能源第一個煤制乙二醇項目在新鄉落地,到安陽、濮陽、洛陽、永城、貴州煤制乙二醇項目“六朵金花齊綻放”,直至2018年3月19日永城園區煤制乙二醇裝置二期項目正式開工。6年來,河南能源在煤制乙二醇領域累計攻克16項重大技術、完成276項技術改造,2017年河南能源約占全國煤制乙二醇總產量1/3,一舉躍升為全球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產基地。
勇闖領跑之路沒有秘訣,就是跑得再快一些。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乙二醇的年需求量約為1300萬噸,仍有60%的供應量需要依靠進口,煤制乙二醇裝置幾乎投產即盈利。“誰建設得快,誰就能搶占市場。”永城園區黨委書記、董事長石自更說。更令他信心十足的是,永城園區的煤制乙二醇是純度100%優級品,是敢于拿出來對標石油乙二醇的“緊俏貨”。
河南能源煤制乙二醇產能釋放之前,甲醇一直是河南能源化工板塊的主打產品。但產量與產值不相符的是,同樣1噸煤轉化成甲醇后,市場價值只有乙二醇的1/2。遠在千里之外的青海省西寧市南川工業園區,一項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蛋白生產裝置里,正在產生著新的生物化學變化:煤炭→甲醇→甲醇蛋白、酶制劑。在這條產業鏈上,甲醇由產品變成原料,再次被轉化后市場價值翻了幾番。“甲醇蛋白纖維是高端服裝的原料、酶制劑是醫藥中間體的原料,一大批下游企業正等這個項目產的‘米’下鍋。”王俊旭說。
維護生態鏈:從“化工園”到“生態園”
“一城山色半城湖”,以煤化工產業聞名的永城市,山水秀美不亞于蘇北的徐州。沿著芒碭山一路向南來到永城園區,看到的是鮮花嬌艷、竹林青翠映襯下的現代化設備和裝置,以往印象中的“傻大黑粗”的化工廠正在逐步消失。
綠色低碳是永城園區的特色。“生產用水來自礦井涌水和城市污水處理后的中水,鍋爐煙氣排放標準比國家標準再降低60%,各類生產廢水、廢氣、廢渣均得到循環利用。”永城園區總經理劉品濤介紹。
一邊做強化工支柱產業,一邊繃緊環保這根弦。河南能源不斷創新企業發展理念,告別“傻大黑粗”,擦亮“綠水青山”,發展環境友好型循環經濟。同樣在義馬園區,靠近自主設計研發的五環氣化爐附近,聞不到任何異味,也聽不到什么噪音。義馬氣化廠副廠長王峰說,我們投資8800余萬元對6臺鍋爐進行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實現煙氣達標排放。
再看毗鄰濮水公園的中原大化公司,如果不是成千上萬條輸送管道縱橫交錯,若干臺大型設備鱗次櫛比,讓人很難將眼前這個市民每天鍛煉的“生態園”與“化工廠”聯系起來,還以為走進了濮水公園的西大門。
10、35、100是國家規定的煙氣三種主要污染物: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標準,通過升級改造,中原大化公司的煙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分別達到了5、10、50,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排放指標。中原大化公司是全省煤制甲醇領域首家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及LDAR系統建設的煤化工企業,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實現了全方位超低排放。中原大化公司甲醇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建輝自信地說:“我們是濮陽市首家推廣甲醇裝置的揮發性有機物數據與環保部門數據監測聯網的企業。企業環保工作干得好不好,咱有大數據來說話。”
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一脈相承,意在可持續發展。河南能源推進節能減排綠色化改造,做好工業“三廢”處理,廣泛引入濕電除塵、低氮燃燒、臭氧脫硝等先進技術,加大化工板塊環保投入力度。同時,提升園區工業水處理能力,對處理能力接近瓶頸的項目積極進行擴建,對正常運行項目進一步提標改造,推進尾氣回收、廢氨水再利用等環保項目,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工業廢水近零排放……嚴格的環保措施,擦亮了河南能源化工板塊的生態底色,守住了綠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銀山,實現了從“化工園”向“生態園”華麗轉身。
…………
企業發展永無止境,企業轉型永無止境。剛剛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榜單中,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雙雙位居我省大企業入圍次序首位。
展望未來,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富國說:“我們要堅持走高碳資源低碳利用之路,依靠科技創新推動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大力發展高端現代煤化工項目,努力讓綠色發展成為集團公司轉型升級的普遍形態。”(原載《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