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豫東平原,秋高氣爽。國慶節期間,位于永城市區西南方向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日月湖景區迎來旅游高峰期,來自蘇、魯、豫、皖四省的游客突破10萬人,同比增長20%。景區內,花海間、亭臺中、拱橋旁……人們三三兩兩結伴游玩,紛紛走進這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飽覽秋日美景。
難以想象的是,就在6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因采煤形成的沉陷區,地表變形,道路斷裂,房屋倒塌,沼澤遍地。
昔日沉陷區,今朝風景區。生態蝶變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永煤公司對采煤沉陷區治理新路徑的探索和實踐。
近年來,永煤公司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按照“宜園則園、宜農則農、宜漁則漁”的思路,采取“打造生態景區+復墾耕地+居住用地+高效生態農業用地”為主的創新治理模式,開展生態治理。永煤公司累計投入治理資金56.8億元用于采煤沉陷區治理,累計復墾土地4.3萬畝,形成了采煤沉陷區治理“永煤模式”。
沼澤地變身風景區
永煤公司所在的河南省永城市,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查明儲量51億噸,是一座典型的因煤而興、緣煤而盛的資源型城市。
經過30年的開采,“黑金”在助推地方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地質環境造成了破壞。
日月湖所在的區域,是永煤公司城郊煤礦的沉陷區,也是該市面積最大、塌陷最嚴重的沉陷區。約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沉陷,沉陷深度平均2.1米,常年積水面積約3.15平方公里,形成了大面積的水域、沼澤、灘涂、坑洼地。
“大小水洼錯落分布,生活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惡劣的生態環境,成為周邊居民生活的“痛點”,也成為影響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治理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為償還生態“欠賬”,2012年,永煤公司與永城市聯合啟動東西城區采煤沉陷區治理示范工程——日月湖工程。該工程被國務院規劃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項目,規劃面積達24平方公里。
此后,永煤公司與永城市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的原則,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效率推進日月湖工程。截至目前,已經建成了6平方公里的湖面,6平方公里的綠地和6平方公里的生態觀光園,以及藝術運動公園、水上娛樂、婚紗攝影基地等。
“永煤公司在沉陷區治理上彰顯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在前幾年經濟困難的情況下,與市政府密切配合,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投入3.6億元資金用于東西城區采煤沉陷區治理示范工程的開發。”永城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蔣清偉介紹。
據了解,日月湖的水質已達到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野生魚類多達十幾種,周邊棲息的鳥類種類也在逐漸增多,這都是水質好、環境改善的有力證明。
在2017年5月,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在日月湖風景區考察時,對采煤沉陷區治理發生的變化連連稱贊。
除了日月湖模式,永煤公司攜手地方政府,將成熟的治理開發經驗應用于其他采煤沉陷區,相繼建成了沱河濕地公園和還金湖旅游景區,使其變“廢”為“寶”,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
如今,沉陷區治理后的濕地、景區、公園,儼然成了城市的后花園和綠色之肺,永城市已是滿城綠色半城湖。
沉陷區村民搬入新社區
走進演集鎮陽光小區,只見洋房一排排,十分氣派,60多歲的劉義在社區涼亭內休閑游玩,孩子們奔跑嬉戲,盡顯童真。他們身后,是清一色紅瓦黃墻帶小院的三層樓房,每幢房子面積300多平方米,安裝的有中央空調,有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
劉義高興地說:“現在,我們不但住上了樓房,而且每戶都有兩大間門面房,人均年收入都達到了2萬元以上,小日子過得滋潤著呢。”
但在幾年之前,他們的生活并沒有這么愜意。據永煤復墾公司總經理張友明介紹,受采煤沉陷區影響,267個自然村的房屋墻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縫,成了危房,村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侯嶺鄉湯莊村就是其中一個縮影,在當時,這個村莊被喻為“泡在湯里的村莊”,荒草叢生,幾座低矮磚瓦民房飄零在一片水域中,村民過著“出門挽褲腿,在家住危房”的生活。
“沉陷區治理,不止是改變村民的居住環境。沉陷區的土地復墾、搬遷村民的生活質量,都在永煤公司的治理規劃之中。”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世寧告訴筆者。
近年來,該公司按照“先搬遷,后塌陷”的原則,提前對原來散亂的村莊集中治理,打造一批集居住、休閑、娛樂、商貿于一體的綜合性小區,進行集中安置,徹底改變了原來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臟亂差、處處是危房、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局面,代之以布局合理、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安置社區。
同時,為讓采煤沉陷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該公司配合當地政府在沉陷區治理后所形成的綜合開發帶,為沉陷區群眾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治理區域內的環境衛生、綠化管理、安全保衛所需用工優先安置沉陷區農民。對專業技術要求高的工作崗位,采取先培訓后上崗的方式,優先安置失地農民,讓失地農民失地不失業。
正如沉陷區居民任景武所說:“治理沉陷區,對群眾的補償安置政策都很好,我們打心眼兒里感謝政府和企業的關心!”
截至目前,投資2.5億元的藍色港灣社區、投資1.8億元建成的民生花園社區、投資1.5億元建成的幸福港灣社區、投資1.6億元建成的潤橋社區等14個現代化安置社區的投入使用,6萬多沉陷區居民正在陸續搬入新社區。
“我家之前是普通的瓦房,村莊整體搬遷安置到社區,俺的身份也由‘農民’變成了‘市民’,周邊學校、醫院、健身場地都有,沒想到會享受到城市生活帶來的便利。”在民生花園社區,居民丁志杰不停地夸起了搬遷后的生活。
此外,該公司還在沉陷治理過程中,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回報社會:比如選擇位置好、升值潛力大、耕作方便的地址,作為搬遷新址;著力強化沉陷區公益設施建設,修繕道路65條;支持教育,出資780萬元建立了6所標準化小學;關愛老人,投資300萬元,建立鄉鎮敬老院5所;積極參與城市建設,投入資金3500萬元,建成永城市沱濱公園等。
沉陷區變綠色“聚寶盆”
“采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南宋詩人陸游詩中描述的江南女子采蓮的情景,如今在永城城廂生態園就能見到,游客泛舟藕田之上,賞荷、采蓮,興趣盎然、笑聲朗朗……
這個占地3700多畝的生態園,放眼望去一片碧綠,溫室大棚錯落有致,采摘園內游人如織,淺塘藕田魚肥蓮美……曾經的采煤沉陷區經過綜合治理,成為集生態農業、現代漁業、休閑娛樂、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年收入5000萬元以上,為沉陷區村民提供了3000個就業崗位。
近年來,永煤公司積極探索沉陷區治理新路子,形成了“復墾耕地+特色水產養殖+高效生態農業用地”為主的產業化治理模式,張大莊農業示范區、劉崗休閑農業生態園、還金湖生態區等項目相繼建成……
在產業化示范區的帶動下,沉陷區及附近的村民實現了就地就業和增收,不僅享受到了更多的環境紅利,還嘗到了“生態飯”的甜頭。
位于侯嶺鄉的劉崗休閑農業生態園內,劉崗村村干部、蔬菜種植戶韓梅英正在農科專家的指導下學習種植技術。現代化的塑料大棚內,紅彤彤的小番茄像一個個小紅燈籠般簇擁在青綠的藤蔓和白色的小花之間,像是在慶祝又一個豐收年。
該園區全部種植高產質優、無公害蔬菜,效益十分可觀。韓梅英高興地介紹:這里的魚類、瓜果都是無公害的,每年都有大批商家前來采購,更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坐在家門口就把錢給掙了,在這里務工的農民月均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
“放在以前,誰也不敢想象,這片土地會有一天變得如此繁茂。”在此務工的村民們紛紛感慨,“曾經的沉陷區現在成了聚寶盆”。
“現代化的農業田園綜合體的建立,豐富了農民的‘錢袋子’‘菜園子’,成為采煤沉陷區治理開發、農村土地流轉、現代農業建設、農村城鎮規模化建設的典范,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蔣清偉如此評價道。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牢固樹立并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建設‘美麗中國’宏偉藍圖,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進行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侯世寧如是說。(蔣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