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國煤炭報》在3版整版刊發文章《“常青樹”是怎樣變“搖錢樹”的——探尋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眾泰煤焦化有限公司綠色發展之路》,對新疆公司眾泰煤焦化踐行綠色發展之路進行了詳細深入的報道。本報現予以轉發。
種下一棵“常青樹”,收獲一片“搖錢樹”。
這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眾泰煤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泰煤焦化)廣大干部員工的共同感慨。
在過去的11年里,這座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戈壁灘上的小選煤廠,在眾人一邊煉焦一邊種樹的艱苦奮斗下,漸漸變成了全新疆有名的花園式工廠,2018年營業收入超6億元。
變化究竟是怎么發生的?
建美麗家園
走進眾泰煤焦化,只見被綠樹掩映的廠區內塔罐林立,林木蔥蔥,鶯聲婉轉,植物和泥土的清香彌漫在空氣中,正可謂“廠在園中、居在景中、路在林中、人在綠中”。這也是眾泰煤焦化廠區建設的總體思路。如今這樣的美麗家園,正是他們按照這一思路一點點建設出來的。
眾泰煤焦化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支援邊疆建設的項目之一,是在整合當地一座年產30萬噸選煤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眾泰煤焦化副總經理、工會主席王洪儒還記得,2008年年初,他剛來時,整個園區只有一座設備老化、技術力量薄弱、工藝落后的小選煤廠,方圓千里,一片戈壁,荒無人煙,只有星星點點的沙棘。風沙一起,經常是半碗米飯、半碗沙,員工走在滿地石子的戈壁灘上,半個月就得換雙勞保鞋。
拜城的風沙大到什么程度?眾泰煤焦化安環部業務主辦張珊珊對此有個形象的描繪:每年3月至5月的風沙天,早上起床便會發現窗戶縫里堆滿了沙。
為改變這一現狀,他們苦戰風沙,大片栽樹,在廠區四周種上一道道防護林,推進培土育苗工程,讓花草樹木在荒漠中茁壯生長。為踐行生態建設理念,打造完整的生態體系,該公司因地制宜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立志打造園林式企業。
然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公司總經理王輝明介紹,在戈壁灘上,種一棵樹比出一噸焦炭都難,因為一棵樹只有經過3年的生存考驗期,才能確定成活。
人多力量大。他們采取“包田到戶”的措施,發動全體員工一起種樹,將廠區、生活區綠化責任區劃分給各車間、部室,確保“移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綠一塊”。
各車間、部室都有“心儀”的樹種。比如,楊樹是選煤分廠的“廠樹”。副廠長楊生福解釋道,因為露天煤場煤塵大,楊樹可以幫助“吸灰”。而煉焦分廠則選擇種柳樹,該廠一車間主任魯鵬解釋道,這是因為煉焦機器多,柳樹美化環境效果好。另外,還有的車間、部室選擇了桐樹、榆樹等,原因不一而足,唯一相同的理由就是“好活”。
在全面綠化廠區的同時,該公司還成立了專門的園藝隊,開展美化、亮化工程。他們先后建設了人工湖、生態園、瀑布石景、葡萄長廊等,設計了櫻花園、桃花園、梨花園、杏花園4處園林化景觀。如今,漫步在廠區中,員工隨時隨地能“望得見林,看得見花,聽得見鳥鳴,記得住鄉愁”。
該公司主持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冉玉新介紹,如今廠區綠化面積達到8.24萬平方米,種植樹木6800余棵、灌木1.86萬余株,實現了生產和生活區域“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成為全新疆綠化面積最大的焦化廠。
筑生態紅線
打造綠色園區不僅要播種綠色,還要攔住黑色。在種樹的同時,眾泰煤焦化的環保建設也沒有落下。
為有效處理生產及生活廢水,該公司建立生化污水處理站,采用生物脫氮工藝將廢水變凈水,實現廢水的循環利用和零排放。
在該公司化產分廠廢水處理室的辦公桌上,4瓶水樣一字排開,顏色從深到淺——這是廢水處理過程各個階段水的樣本。“未經任何處理的蒸氨廢水是黑色的,每經過一個程序處理后,廢水顏色都會變淡,最后處理完成的水清澈且無色無味。”化產分廠廠長羅強介紹,這是焦化綜合廢水提標改造及中水回用項目的功勞,處理過的廢水可以直接輸送至熄焦池,用于熄焦。
為杜絕煙氣和煙塵外排,他們設置專人利用YSB型煙氣排放自動在線監測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在粉塵污染較集中的選煤分廠受煤坑、原料分廠精煤場和矸石堆場,分別安裝了防風抑塵網和高壓灑水噴槍,從源頭徹底解決揚塵污染問題。
建廠以來,他們合計投入環保資金1億多元,先后建設了煉焦車間地面除塵站、脫硫系統、備煤除塵系統等環保設施。
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機制,使追求綠色發展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
眾泰煤焦化安環部經理陳安才介紹,他們建立完善了《危險廢物防治管理制度》《環境保護責任制》等10余項制度,與各分廠簽訂環保責任狀,把環保指標納入績效考核,建立環保信息曝光平臺,把壓力傳遞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名員工。
大家干得如何?煉焦一車間乙班爐鉗工吳俊祥說,為“家”添綠添彩的活兒,“我們干得高興”。
盈綠色之利
如何將“常青樹”變成“搖錢樹”?如何將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形成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關系,釋放生態紅利?這一直是眾泰煤焦化努力的方向。 艾山·艾沙是煉焦一車間導煙車司機,2009年就來到了眾泰煤焦化。廠區南側的焦爐塔是他最熟悉的地方。那是眾泰煤焦化的標志,他和工友們都稱它為“火炬”。以前,“火炬”每天都在燃燒,但現在火滅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原來每天燒掉的焦爐煤氣價值將近10萬元,相當于燒掉一輛小轎車。如今,眾泰煤焦化上馬了年產20萬噸甲醇項目,讓火焰熄滅了,也“滅”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利用焦化剩余焦爐煤氣生產甲醇,變廢為寶。該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實現利潤約1億元。
綠色技術革新帶來的效益遠不止此。該公司安環部副經理王強介紹,針對洗選煤過程中產生的矸石、中煤、煤泥等固體廢棄物,他們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創新實施中煤破碎二次洗選技術,不僅甩掉了污染環境的“包袱”,每年還可從中回收精煤1萬噸左右,創造經濟效益近千萬元。
眾泰煤焦化隸屬于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新疆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公司)。今年上半年,隨著眾泰煤焦化年產130萬噸焦化項目第一爐優質焦炭的順利出爐,新疆公司在南疆形成了煤—電—化—焦完整的循環產業鏈,實現了區域內資源的循環利用。初步估算,該項目每年可實現利潤2億元,不僅帶動了庫車至拜城區域的煤炭、化工、運輸產業發展,還實現了環保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綠色技術帶來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也有目共睹。為最大程度減少裝煤推焦過程中荒煤氣逸散,他們積極開展爐頭煙改造工程。為保證廢水指標合格,他們投資28萬元購買了水質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將生化站出水水質監測由手動變為自動,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準確性。為加強無煙爐管控,他們制定了《煉焦車間關于無煙型焦爐創建的實施措施》,從設備操作、工藝調節等環節,加強過程控制,大幅度改善了員工工作環境。他們加強廢氣的排放與管理,投入22萬元安裝煙氣在線監測設備,嚴格控制工藝指標,確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達標排放,每天安排三班安全員對在線監測設施進行巡檢,并每小時上傳數據。該公司加強無組織排放管控,通過投用廢氣洗凈塔,使冷鼓區廢氣實現集中收集、凈化,現場異味明顯減少。
拜城縣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面對“一帶一路”的偉大歷史機遇,眾泰煤焦化的干部員工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綠色發展的必要性。2018年,眾泰煤焦化“新疆庫拜地區煉焦煤生產優質冶金焦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得全國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黨的十九大報告全面闡述了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我們一直在用心踐行,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冉玉新說,今后將繼續堅持不懈探索綠色技術,進一步把“常青樹”變成“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