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度管理到數據治理,從“看得見的自動化”到“看不見的智能化”,從“會”采煤到“慧”采煤的華麗蛻變。
今年年初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煤炭價格下滑等不利因素,焦煤趙固二礦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聚焦智能化煤礦建設總體規劃,依托智慧賦能、數據驅動,乘“云”而上,逐步形成“以自動控制為主,人為干預為輔”的自動化生產模式,實現了“智慧礦井”的華麗蛻變。11月25日,該礦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
奮進波瀾壯闊,成績來之不易。12月15日,筆者走進趙固二礦身臨其境感受“智能紅利”為企業和員工帶來的收獲和喜悅。
植入“最強大腦”
“14030工作面,我是智慧管控平臺。現在是否具備遠程開機條件?”
“現場已具備開機條件,可以授權遠程開機。”
……
在經過詢問、確認和提醒等一系列程序之后,焦煤趙固二礦智慧管控平臺一名操作員迅速按下“一鍵啟動”,智能化綜采設備開始自動依次有序運行。
“智慧管控平臺就像是整個工作面的‘最強大腦’,它是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依托萬兆環網,集安全生產、應急指揮、監測監控、信息化管理于一體的綜合信息化管理平臺,我們就是通過它來實現安全高效生產的。”該礦礦長唐世界介紹說。
在實時傳輸回來的視頻畫面上筆者看到,700多米深處井下工作面的采煤設備自動運轉,割煤、移架、推溜、輸送,一切井然有序。智慧管控平臺的操作員隨即開始利用多組視頻監控系統對采煤機的采煤,工作面、主煤流系統各轉載點進行集中巡檢……這一系列的安全巡視工作,只需2名員工在地面即可完成。
該礦14030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是河南省首個大埋深高礦壓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大采高智能化綜采工作面,采煤機記憶截割率達到87.7%、液壓支架自動跟機率達到94.2%。工作面生產期間,作業區域人數由原來的28人減至9人,減員幅度達68%。
打通“全身經脈”
2020年12月15日,八點班。井下員工信息:跟班礦領導張鵬,開拓一隊副隊長關建軍……
在智慧管控平臺LED顯示屏幕最右端,筆者看到正在滾動的井下工作人員信息,不禁詢問道:“可以跟蹤到他們在井下的位置嗎?”
“可以。人員定位是其中的一個子系統,通過每位員工身上攜帶的定位儀,智慧管控平臺可以實時監控井下的所有情況。”該礦調度室員工宗志林向筆者解釋說。
話音未落,井下所有員工的信息便被切換到了LED顯示屏幕上,這些員工在哪個工作地點作業、屬于哪個單位、叫什么名字,都清楚地顯示在實時監控的LED顯示屏上。
該礦的智慧管控平臺采用的是國際領先水平的智慧礦山操作系統。向下可以兼容各種礦用智能設備、傳感器、子系統的數據接入與設備控制;向上可以為智慧安全、智慧生產、工作面數字孿生、生產執行、視頻AI分析提供各類應用。自建成該平臺接入了17個子系統后,今年該礦又對主井提升、主排水等8個系統自動化升級改造,在實現機電設備的遠程集中控制和無人值守的同時,減少固定崗位30人。
智能化系統的建設融入,給礦井各個專業、各個層面人員帶來了諸多便利。“系統自動化以后,我覺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不僅要做好系統自動化運行的監控監視工作,更要通過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專業自動化知識緊跟企業轉型發展的步伐。”在該礦主井轎車房,機電隊主井絞車房司機李秋菊感觸頗深。
在近日該礦組織的井下煤與瓦斯突出事故應急演練記錄中,筆者看到,通過利用智慧管控平臺的安全監控、人員精確定位、語音廣播等多系統鏈路融合,通知井下作業區域的所有人員,全程用時不滿3分鐘……可以看出智慧管控平臺的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現。
為進一步消除安全事故隱患,該礦還合理運用‘智能化工作面采煤工藝大數據統計與故障診斷系統’和‘采場礦壓大數據實時監測與來壓預報預警系統’兩大系統實時對工作面科學開采、安全生產狀態及時準確分析反饋,為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化數據支撐。
練好“強健內功”
“我們把提高安全能力、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作為智能化礦井建設的著力點,圍繞裝備遠程控制、數據自動采集、崗位無人值守,以裝備升級帶動生產系統和勞動組織雙優化。”該礦副礦長徐國強語氣堅定地說。
隨著礦井持續采掘延伸,采用傳統的無極繩絞車已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為提升生產服務保障,該礦增購4臺柴油機單軌吊機車,積極打造數字化輔助運輸交通系統,解決車輛周轉調度效率低、長期占壓運輸不暢等問題。
“通過運用單軌吊機車輔助運輸,運送物料從副井底運到14030工作面,不僅減少了一半運輸時間,而且有效提升了安全系數。”該礦機電科技術員史彭濤告訴筆者。
目前,該礦正在實施單軌吊機車與智慧管控平臺對接工作,對接完成后,用料單位可以像點外賣一樣,在手機“智能物料管理”APP上進行一鍵下單,整個運輸過程都可以通過手機全程跟蹤查詢,不用擔心“漏單”。
此外,單軌吊機車的預警系統還可以通過溫度、公里數、相距間距等數據對機車的安全運行進行預警,有效提升安全運行周期。
該礦機電科科長秦志強給出這樣一組數據:在該礦14011工作面回撤過程中,通過運用單軌吊機車輔助運輸,單班回撤運輸機槽98節、15天完成了整個工作面回撤,相比原調度絞車、回柱絞車群的傳統回撤方式,施工人員由原來的每班17人減少為6人,回撤周期由原來的1個月縮短為了15天。
筆者還了解到,當前該礦在焦煤公司網絡防護系統的基礎上,籌備建立礦井智能化系統專用網絡安全防護系統,將實現雙層保護,增強智能化系統運行的安全屏障。
近7個小時的采訪中,筆者看到,在該礦的各個工作崗位上,礦工們的“智慧夢”正逐一變成現實,那些美好的想象,在礦區的每一個角落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正如采訪結束時偶遇剛剛升井的該礦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張鵬所說的那樣:“‘智’了裝備,省了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