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爐A級運行突破288天,充分證明,由河南能源和五環設計院聯合設計開發的粉煤加壓氣化爐經得起考驗、值得信賴。”1月18日,在永城園區二期氣化現場,生產技術部總經理侯劉濤向到訪的省內氣化爐專家展示了五環爐改造新工藝。
侯劉濤,中國礦業大學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這位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剛剛獲得第三屆“河南能源大工匠”榮譽稱號。他身上還有很多亮眼的標簽:永城市大工匠、永城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商丘市拔尖人才、河南省石化醫藥系統行業標兵……
年輕人好樣的
2007年,年僅23歲的侯劉濤,懷揣夢想從中國礦業大學畢業,來到了豫東明珠——河南永城,成為永城園區首批參加殼牌氣化爐原始開車的拓荒人。
該園區一期氣化裝置使用的是殼牌煤氣化技術,試車時,這些洋設備有些“水土不服”:氣化爐積灰嚴重,氧負荷很難突破80%。面對這些卡脖子問題,侯劉濤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對企業負責的使命感,參與開展技術攻關,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技術研討和運行數據分析,侯劉濤及同事決定對激冷氣壓縮機進行“手術”,徹底解決激冷氣偏小的問題。2009年10月,激冷氣壓縮機改造完成,激冷氣量由19萬標方/每小時增至25萬標方/每小時,效果立竿見影,氣化爐積灰問題迎刃而解。“大型煤化工裝置長周期運行探索與實踐”項目獲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如果說參與激冷氣壓縮機改造,讓人才濟濟的永城園區對侯劉濤刮目相看,那么,高調推進國產化設備應用則為其贏得了“技術專家”的桂冠。
殼牌氣化裝置原設計的飛灰過濾器是美國生產的陶瓷過濾器,抗熱震性能差,價格昂貴,差不多兩三個月就需要更換一次。侯劉濤和同事們打破傳統理念,堅持走設備國產化之路,他們歷經上百次模擬實驗,終于成功應用國產金屬濾芯替代進口陶瓷濾芯,不僅打通了裝置運行的任督二脈,而且大大降低了設備檢修費用。
2013年,殼牌氣化裝置連續運行創世界紀錄,突破322天,廣州“殼牌最佳運行獎”頒獎盛典上,殼牌煤氣化專家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年輕人,好樣的”。
要逆襲而不是抄襲
永城園區二期氣化裝置使用的是五環爐,由河南能源和五環設計院聯合設計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該爐2015年建成試車,雖然產出了合格的產品氣,但五次試車運行時間最長只能堅持4天。按說,五環爐是在殼牌爐的基礎上改進而成,操作彈性應該比殼牌爐更強,運行周期應該比殼牌爐更長,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國內外氣化爐專家投來質疑的目光。
“雖然模仿,但不能簡單地抄襲,要選優去劣、逆襲超越,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改造,提高爐子的適用性。”侯劉濤堅定地說,并主動請纓,再次沖到技術攻關的最前沿。
國內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鑒,一切要靠他與同事一起摸索。他們跑現場、看數據、查資料,與設計院、特種設備廠家溝通聯系、反復探討。最終,通過“三步走”的改造方式,他們分別對激冷器的冷卻介質、噴淋方式和濕洗塔塔盤進行優化,解決了該爐頻繁堵渣以及濕洗塔壓差高難題。2016年12月,永城園區第一臺五環爐改造完成,順利通過性能考核,運行周期不斷攀升。
“五環爐改造成功,不僅為五環設計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為大型粉煤氣化爐國產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公司總經理謝肥東說。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侯劉濤的名字不脛而走,一些科研單位或大型化工企業向侯劉濤拋出了橄欖枝,有的開出了高薪,有的給出了高位,但侯劉濤巋然不動。他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河南能源培養了他,給了他平臺,他要反哺企業。
侯劉濤成立了創新工作室,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獨門絕技傳授給后來者。工作室成立后,侯劉濤積極發揮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先后圍繞節水節能、互聯互通、擴能改造等方面完成100多項技術課題,有效保障了裝置穩定運行。其創新成果生產數據自動傳輸系統(OPC),被推廣到多家化工單位,贏得了廣泛贊譽。2020年,“侯劉濤創新工作室”被河南省總工會評為“河南省示范性勞模和人才工匠創新工作室”。
美麗的光環后面總有艱辛的付出,從一線操作工人到技術廠長,再到生產技術部負責人,侯劉濤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2016年的一天,殼牌氣化爐十字支撐吹掃器漏水,換熱器中的積灰渣塊就像凝固的水泥一樣,為掌握第一手資料,已是技術廠長的侯劉濤在氣化爐環隙內連續清渣兩天連夜。當時天寒地凍,室外氣溫已降到零下7攝氏度,困了,他就裹個破棉襖,在電梯門口打個盹;餓了,吃一口凍成冰疙瘩的加班飯,直至順利開車。
匠心筑夢,成就精彩人生。從侯劉濤成長的歷程中,我們看到了新時代高素質產業工人奮斗的艱辛和快樂,他們崇高的人生目標追求和感恩精神,回應了時代的呼喚,唱響了“出彩能源人”回腸蕩氣的奮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