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機器干得越來越多了,人干得越來越少了,生產作業環境更好了,職工的幸福指數更高了……這些年,永煤城郊煤礦以“智”促發展,礦井有了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新變化。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文明建設與智能化建設“雙輪驅動”,永煤城郊煤礦持續打造綠色、安全、智能開采新模式,盡最大努力維護職工的職業尊嚴,讓職工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企業的溫度,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高漲。
環境變得更亮麗
“參加工作以來,我從一名普通職工到礦環保負責人,看到也經歷了城郊煤礦20年來環境上的巨大變化。”城郊煤礦生產科主任師楊磊說,“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確實比較‘黑’,現在環境越來越好了,儼然花園式礦區!”
隨著楊磊的腳步,我們來到了城郊煤礦新建的全封閉矸石場存儲棚。在現場,記者看到,存儲棚內裝運正忙,空氣中卻幾乎見不到灰塵。楊磊介紹,該礦在存儲棚內安裝了降塵噴淋、排風換氣等設備,施工現場揚塵大幅下降。同時,打造“云管平臺+超融合架構+云容災”智能化管控平臺,對存儲棚內粉塵、溫度實時監控,讓煤炭儲運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
“這要是放在幾年前,咱們走這么一圈,這白襯衣回去就得洗。現在,就剩汗漬了。今年,咱們礦井又被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評定為績效分級A級企業。”楊磊臉上是滿滿的自豪。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該礦秉承集團公司“清潔生產,綠色發展”的環保理念,嚴格貫徹落實“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要求,積極推進環保工作精細化管理,實行環保檢查周報、月報制度,進一步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的責任機制。
在井下,該礦推廣應用煤層注水、濕式打眼等新工藝,投用干霧降塵裝置、濕式除塵器等設備設施,全力打造“采煤不飛塵、掘進不揚塵、巷道不積塵”的生產環境。在地面,新建矸石場、煤泥場存儲棚,密閉面積1.27萬平方米,新增倉儲能力4萬噸的儲煤倉,煤炭從井下采出到裝車外運,整個過程實現了全封閉式管理。
夏風吹來,綠柳輕拂,紅花搖曳,礦區不見煤塵舞,空中不見煤粉飄,真是“采煤不見煤、出煤不見塵”,讓人心曠神怡。
工作變得更智能
“‘四化’建設是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也是礦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支撐,我們按照‘量入為出、實事求是’的要求,加快‘智慧礦山’建設步伐,助力礦井安全高效發展。”面對新時代發展要求,城郊煤礦礦長曾朝辰堅定地說。
該礦深入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圍繞“315模型”架構鋪展: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與“五個中心”(礦井信息傳輸網絡、GIS協同一張圖地理信息系統、安全生產智慧管控平臺、調度指揮中心、數據處理中心、智能采掘中心、安全監控中心、機電控制中心)。目前,智慧礦山已建成子系統32個,形成一個萬兆、兩個千兆的工業以太環網,實現了主要安全生產環節的信息化傳輸、智能化管控。
在該礦百米井下2901智能化工作面,伴隨著井下集控中心操作員皇朝英輕點“一鍵啟動”按鈕,液壓泵站、皮帶機、轉載機、運輸機、采煤機等裝備依次啟動。
“在集控中心很輕松地就可以完成設備開停、割煤、移架、運輸整套采煤作業流程,采煤機司機再也不用跟著采煤機來回跑了,只需日常巡查即可。”皇朝英表示。
“機器自動割煤,不得不佩服科技的進步。俺們是趕上了好時候,告別了苦、臟、累,搭上了‘智慧快車’。”該礦綜采二隊支架工趙鐵國感慨萬千。
隨著“四化”建設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安全發展喜訊連連:應急融合通信系統實現了區域的多系統融合調度,提高了礦井的應急智能聯動水平;西風井矸石山智能排矸系統,每班減少6名操作人員,節省了2臺電機車維護費用;供配電、主煤流、排水、提升、壓風、架空乘人裝置等環節實現了遠程監控、無人值守運行,累計減少崗位工246人……
“采掘自動化水平提高,職工勞動強度降低,這得益于先進技術工藝和智能裝備的投用。”說起這些年礦井的變化,皇朝英如是說。
心情變得更美好
“通過專項仿真漏試,檢驗開關漏電保護性能的完好與否、動作靈敏度,可充分發揮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6月21日,在城郊煤礦“創新孵化基地”,姬忠鵬正和其他幾名成員在一起討論著。
姬忠鵬今年29歲,年紀輕輕卻已經是該礦“創新孵化基地”領頭人。作為一名技校生,來到礦井10年的時間,他先后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全國“煤炭行業青年崗位能手標兵”等榮譽稱號。
“當初選擇城郊煤礦,一方面考慮著企業的發展前景好,另一方面就是離家近。沒想到,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給了我更多希望,讓我的夢想在這里開花。”姬忠鵬表示。
在城郊煤礦,人才之變更明顯的地方是素質之變,大部分職工都是“多面手”。隨著煤礦新“四化”建設不斷提速,礦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職工匹配智能化裝備的素質水平大幅提升。
近年來,該礦大力營造技能人才“教得出、留得住、上得去”的良好環境,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以“青藍工程”“關鍵崗位人才”“五力”復合型人才、技術比武等為有效載體,選拔“行家里手、能工巧匠”。自2021年至今,共計評選“五力”復合型人才381人,獎勵32.6萬元;評選158名礦井“關鍵崗位人才”,獎勵9.48萬元。
“我們按照‘管理、裝備、培訓’三并重原則,為每名技能職工規劃了‘登高工程’,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職工的技能水平,打造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該礦培訓辦主任黃社濤介紹說。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20年至今,該礦的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了近7個百分點!
“以人為本聚人心,開拓創新增活力。在新的起點上,城郊煤礦決心在集團公司堅強領導下,朝著新的目標邁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曾朝辰說。
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曾朝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