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所在,其發展水平關系我國的經濟實力。其中,液壓支架是綜合機械化開采的重要設備,制造高端的液壓設備是智能化礦井建設和安全高效生產的迫切需要。
基于此,2010年,重裝公司應運而生,成為集團公司一家集設計、生產、貿易、服務于一體的液壓支架與液壓油缸裝備專業制造企業。有廣闊的內部市場作依靠,本該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的重裝公司,卻在建成之后始終無法擺脫人才奇缺、資金無法保障、質量無法保證、用戶無法信任的尷尬境地,企業發展幾度陷入困境。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面對疫情的持續反復、大宗原材料大幅漲價等諸多挑戰,企業發展更是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
如何扭轉頹勢、挽大廈之將傾,成為了重裝人乃至集團公司領導班子“思變”的核心。
2021年下半年,面對資金流斷裂、內部市場丟失的發展困境,重裝公司痛定思痛,積極謀變求變,大力整治“躺平”作風,開展對標改革提升,助力企業脫離了泥淖。2022年以來,該公司又以“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指引,持續抓好對標改革提升,大力開展降本增效、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實施中層干部全員競聘上崗和契約化經營,強力推進生產一線計件工資制、工序承包制和管理人員“崗位工資+項目工資”制,加強項目成本全面預算管理,不斷強改革、增活力、壓責任、提產能、抓創新、控成本、拓市場,企業經營發展呈現出態勢不斷向好、趨勢不斷向上的良好局面,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今年1~6月,重裝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28億元,完成集團公司計劃的192.10%,同比增幅34.44%;實現利潤總額2859.18萬元,完成集團公司計劃的309.10%,同比增幅262.6%。
閃耀的數據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發展密碼,我們來一探究竟。
三項制度改革激發內生動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要想在改革上有突破,就必須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思想再解放一些,步子再邁得大一些,打破各種條條框框。”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李濤,在集團公司2022年工作會暨“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推進會上指出,“要打破各種思想禁忌,既大膽探索,又蹄疾步穩。”
“李濤書記的話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改革的步子要放得開,既要走得穩也要走得快。”重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衛廣炎表示。
困則思變,變則通達。面對發展困境,重裝公司從根上找癥結、從源頭解問題,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全面推動三項制度改革落地。
啟動干部制度改革。取締“終身制”,強化中層干部的創造力和執行力,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核心要義。為此,重裝公司在今年年初組織開展了中層管理崗位公開競聘工作,拉開了以“競聘制、任期制、崗薪制、末位淘汰和不勝任退出制”為主要內容的干部制度改革大幕。
電鍍分廠副廠長米威便是這項改革的見證人和受益者,“如果按照之前的干部選任制度,看重資歷,我要想走上今天這個崗位,還得好幾年。”年僅26歲的米威原來是電鍍分廠廠長助理,能力突出的他在競聘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年輕的中層干部。“這次競聘讓我感受到了改革的力量,給了年輕人更快進步的機會。”
3月底,重裝公司完成了中層干部競聘工作,干部流動率達到30%。像米威一樣新走上中層崗位的年輕干部就有19人,占比42%。
開展用工制度改革。打破“鐵飯碗”,用工形式跟隨業務靈活變化,采用“正式工+勞務工+實習生+返聘+業務外包”等多種用工方式,彈性用工,形成人員市場化流動機制。“靈活的用工方式,提高了用工效益和效率,有效避免了勞動風險,更有利于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重裝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負責人韓紅彬告訴記者。
圍繞技術人才的引進,重裝公司打通了綠色通道,引進經驗豐富的專家作為導師,帶領年輕的技術團隊成長。王秀海是退休的行業內技術骨干、焊接專家,被市場化招聘到重裝公司。由他帶領的焊接工藝攻堅團隊,通過了ISO3834-2國際焊接質量體系認證和歐盟EN1090-2鋼結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使重裝公司焊接水平整體躍升了一個新臺階,為開拓進軍國內高端市場和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企業很年輕,充滿活力和沖勁兒,我在這里發揮余熱帶帶徒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有價值。”王秀海說道。
開展薪酬制度改革。重裝公司在管理人員層面推行“崗薪+項目工資”制,一線職工層面分門別類,推行以“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提成工資制”、“計件工資制”、“承包制”為主要內容的薪酬制度改革,以“能者多勞、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為導向,留住技術、生產一線等關鍵核心人員。
“威震,4月份表現不錯,薪酬核算積分最高,繼續努力。”重裝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金耀輝對技術員李威震贊許有加。積分高,預示著收入也會比同部門其他人員高。根據《重裝公司機關部室人員考核管理細則》,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各自的《績效工資二次核算辦法》,鼓勵職工多想多干、多勞多得。
“職工的收入要與貢獻結合起來,要把崗位業績和特殊貢獻區別開來,把常規收入和專項獎勵區別開來,讓真正作出貢獻的職工提高工資收入。”衛廣炎指出。
抓好市場開拓筑牢發展基石
相關研究顯示,在煤礦機械市場中,綜采設備占據主要份額,占比約70%。其中,液壓支架價值量占比最高,約為45%。而液壓支架正是重裝公司的發展主業和拳頭產品。
重裝公司是一個訂單拉動型的生產經營性企業,訂單的多少決定著企業發展質量的好壞,但僅靠內部市場并不能完全滿足該公司的產能需求,走出去,尋找合作伙伴,搶占外部市場份額才是促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希望所在。
對市場和自身實際進行分析后,重裝公司按照中短期生存和發展要求制定了“定位3個市場的發展思路”。首先,堅決守牢集團公司內部市場基本盤不能丟,服務好內部市場;其次,拓展與北煤機、鄭煤機、山東塔高等專業液壓支架制造企業的生產配套總量,實現產能提升;再次,積極參與終端市場的競爭,提高企業知名度,打造重裝品牌形象。
銷售部門90%的人長年出差在外,不是在下游單位蹲點,便是前往上游單位的路上,頂風冒雪、風餐露宿是他們的工作常態。
賈發福是該公司銷售部副經理,據他回憶:2021年,他有一半的日子在外出差。“你看,我們主要是內部、配套、終端3個市場。既要銷出去,也要服務好,這是兩件事,也是一件事”。重裝公司將賣產品轉變為裝備制造、維修綜合服務。
為提高銷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銷售業績、擴大銷售規模,重裝公司對銷售隊伍進行了全面改革,實行以業績為導向、按勞分配的薪資原則,充分調動起了銷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原來干多干少差別不大,現在不一樣,訂單和回款占績效考核90%的權重,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完不成任務目標,基本上就拿不到工資,干好了能拿到提成。所以,大家都鉚足了勁的去搶市場、要回款。”銷售公司總經理劉海濤告訴記者。
市場和訂單決定企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重裝公司在緊盯內部市場的同時,還通過加強與行業先進企業的戰略協作,穩定外部訂單,拓展配套增量。
2022年,國內煤炭價格的高位運行、煤炭企業盈利水平的提升對煤機裝備需求量猛然增加,瞅準這個市場機遇,重裝公司派出人馬積極與鄭煤機、北煤機開展合作洽談,并最終順利拿下了結構件產品和油缸類產品的長期合作訂單。
“我們和行業頭部企業的合作卓有成效,這是行業頭部企業對我們的認可和信任,也是我們對標提升的機會和動力。接下來,我們還將加強與戰略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該公司主管銷售公司的總經理助理李昕表示。
同時,在確保資金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重裝公司還將終端市場作為重點,注重企業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推廣,為長遠發展謀篇布局。
找準問題差距持續“對標提升”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重裝公司縱向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橫向比差距還很大。所以,實施對標改革提升工作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衛廣炎將對標改革提升作為打開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之門的金鑰匙。
針對機制不活、管理粗放、創新不足等突出問題,自今年以來,重裝公司按照“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原則,向鄭煤機、山東礦機等行業先進企業進行全方位對標自查。
“不相比不知道問題,不對標不知道差距。”衛廣炎說道。
“差”是不相同、不相合,“距”是指差別的程度、相差的距離。
通過對標先進、反省自身。重裝公司領導班子認為,要想后發趕超,就必須深入分析,找準短板,解決好“差在哪”的問題。
為此,通過深入摸排調研,重裝公司設置了經營指標、銷售指標、產量指標、成本指標、管理提升等方面對標指標14大項225小項,打響了“對標改革提升”攻堅戰。
這其中,產能提升和成本管控是制約企業發展的兩個關鍵問題,也是要對標提升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如果產能提不上去,訂單不能按時交付,半成品積壓占用資金,成本降不下來,客戶不敢簽新的訂單……重裝公司就會重新陷入惡性循環,走進曾經的死胡同。”該公司主管生產的總經理助理葉進說。
通過強化生產組織,保配套、增產能、提質量、搞創新,今年,該公司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滿足了客戶對訂單交貨的需求。
“以前,從沒想到我們結構件的產量能突破2000噸,更不敢想能達到2500噸。但實際上在沒有增加人和設備的基礎上,我們產量達2800噸,事實證明還有更大的潛力可以挖,這都是對標改革帶來的變化。6月份,我們又開始了產能再提升的新征程,我們的目標是月產量達到3500噸。”結構件分廠廠長劉克雷感慨萬分。
2022年,結構件分廠加大車間改革力度,優化生產線布局,實現焊接機器人流水線作業,將機器人焊接覆蓋率從30%提升到75%,提高了焊接效率釋放了產能。一季度,結構件產能從1月份的產量2400噸,提升到3月份的2783噸,提產16%,與2021年同期相比產量增幅達到65.5%,創歷史最高紀錄。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重裝公司將創新作為謀發展的基石,在科技創新領域持續發力,不斷培養充實技術研發隊伍,加快新產品研發、設備升級改造,通過持續的對標提升,獲得2021年度“河南省高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企業品牌影響力獲得了顯著上升。尤其是今年以來,產品質量得到鄭煤機、北煤機等行業龍頭的高度認可,結構件、油缸產品已成為北煤機免檢產品。先后同鄭煤機、北煤機、平陽重工、山東塔高、沈陽天安等業內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取得國際焊接體系證書、專利安標100余項,自主研制的常村礦ZFA10000/22/35D放頂煤支架一次性通過國家安標中心A類支架型式試驗,在大傾角超前支架、巷道支護、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等方面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在集團公司的支持和領導下,我們將堅持科學的發展思路,始終以‘追’的勇氣、‘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持續推進對標提升,持續抓好改革增效,確保再創新業績,統籌謀劃再開新局面,為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衛廣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