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美”一詞已成為社會責任的代名詞,“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最美醫生”等層出不窮。在焦煤趙固一礦,也有這樣一位平凡的礦工,他用實際行動把“最美”接力傳遞。這位“最美礦工”就是焦煤公司趙固一礦通風隊技術員馬冬冬。
4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員,而誰也沒料到,這一紙承諾在幾年后竟會讓南京市一名年僅7歲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我很高興,能通過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一個孩子的生命,實現了我一直以來的心愿!”7月22日中午,馬冬冬在河南省腫瘤醫院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后,敦厚靦腆的他露出了笑容。
1989年出生的馬冬冬一家三代都是礦工。他個頭高挑,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說起話來臉上總是帶著靦腆的笑容。作為家中長子,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說起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件事,馬冬冬告訴筆者,2018年5月的一天,他看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宣傳展板時激動不已,腦海中隨即萌生了想要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想法,他覺得捐獻造血干細胞就能挽救他人一條生命,是一件非常有價值且有意義的事。隨后,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在焦煤中央醫院工作的妻子,妻子知道后也堅決支持他的愛心舉動。后來,在焦作紅十字會采集血樣后,他就成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捐獻者,他盼望著配型成功的那一天。
由于非親緣關系捐獻造血干細胞配型的成功率極低,所以馬冬冬的配型信息在錄入系統后便石沉大海。直到今年4月份的一天,馬冬冬接到了一個電話,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其血樣與一名白血病人初配成功,需要他進一步配合體檢、篩選工作,問他愿不愿意堅持下去。馬冬冬回憶道:“得知我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時,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可以救人一命就沒啥可猶豫的,救人最要緊。”
馬冬冬按照規定時間趕到了新鄉市采集高分辨配型血樣。此后的一段時間里,他既興奮,又擔心,總怕高分辨配型不成功。不善言辭的他惴惴不安地一遍遍詢問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沒過幾天,終于等來了紅十字會的消息,高分辨配型成功,可以進行下一步的體檢。
他興奮不已,一大早便從礦區趕到市里進行體檢,體檢結果如他所愿,各項指標全部合格。
今年7月16日,工作人員通知他7月17日到河南省腫瘤醫院做采集前的準備。馬冬冬這才把準備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告訴了父母。他對父母說:“捐獻造血干細胞沒有什么痛苦,也不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傷害,反而還能給別人帶去健康和希望。如果不捐,我一輩子都不安心。你們就當我去出差了,一周后就回來。”父母雖然擔心,但都選擇了支持。
7月17日,馬冬冬在新鄉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辦理了入院手續。接下來的幾天,在注射了8針動員劑后,馬冬冬沒有出現不良反應。醫護人員介紹,連續注射3針動員劑后,部分人會出現輕微的不良反應,但馬冬冬的身體并沒有出現任何異常,這是個好的開始。
除了注射動員劑外,醫護人員還根據需要對他進行血樣采集,檢測細胞動員情況,以確保順利捐獻。
延續生命,大愛永恒。7月22日,經過4個小時的連續采集,159毫升蘊含著希望的造血干細胞成功地從馬冬冬體內提出。“冬冬,你看一眼吧,這就是你捐的造血干細胞。”大夫把一只裝著鮮紅液體的袋子遞到馬冬冬的手中。拿著袋子,馬冬冬的臉上滿是成功的喜悅。
馬冬冬所在的通風隊黨支部書記徐好哲告訴筆者,馬冬冬平時就是個樂于助人的職工,工作積極主動、踏實認真、責任心強,從技術管理到現場落實,他都嚴格把關,得到區隊干部和職工的稱贊。
馬冬冬的隊長劉習山說:“平時,冬冬從沒跟我們聊起過獻愛心的事,直到他請假要去捐獻造血干細胞,我們才知道他獻愛心的事,真沒想到他做了這么偉大的一件事。”
作為一名父親,馬冬冬說:“我特別能理解那位7歲患者父母的心情,得知孩子生病后有多著急,希望孩子能盡快康復,早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據悉,馬冬冬是中華骨髓庫第13606例、河南省第1130例、新鄉市第4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