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政府國資委與河南日報頂端新聞聯合推出了“喜迎二十大國資見擔當”系列報道,對焦煤公司“大學生職工采煤班”11年來扎根煤礦一線,通過不斷努力,成長為采煤領域行家里手與崗位標兵的事跡進行了深入報道。現予以轉發,以饗讀者。
700米井下,青春該是什么模樣?
2011年,河南能源焦煤公司趙固二礦來了一批大學生職工,進入到采煤一線工作。他們的出現,組成了一支“大學生職工采煤班”。
抉擇、堅持、蛻變、涅槃……11年過去了,這群人有著怎樣的成長經歷?
大學生的“另類”選擇
調度室中觀察煤炭開采、運輸、供電排水等生產環節的情況,利用網絡傳送信息對井下生產進行實時指導……位于太行山南麓的趙固二礦,完全沒有人們眼中過去對于煤礦的“刻板印象”。
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趙固二礦從機械化到自動化再到智能化,一線礦工的作業環境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不過,在十多年前,如果一群大學生要深入一線當礦工,這個選擇在外界看來,會顯得十分“另類”。
2011年,22名來自全國7所高等院校、8個礦山主體專業的大學生來到了趙固二礦,組成了大學生職工采煤班。
“我父母都是教師,而且當時一提煤礦就是‘煤黑子’,他們還是希望我畢業以后做老師,當個公務員之類的。”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采礦工程專業的李鑫磊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研究生畢業的時候,他沒有同意導師讓他讀博留校的建議,奔赴到了一線。
不光是父母,大學生職工采煤班也面臨著“同輩壓力”。這種“同輩壓力”,一是來自自己的同學,二是來自已經有經驗的“老一線”職工。
趙固二礦采煤班的同學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在自己大學專業的班級里,真正下到煤礦一線的人屈指可數。工作的變化直觀的就是工作環境的差距,地上辦公室和地下700米,考驗著每一個進入煤礦一線大學生的心態。
“能搬得動工具嗎?”“就是來‘鍍金’的吧!”“一線不管學歷高低,靠的是經驗。”除了地上地下的落差,“老一線”職工的觀望態度,也讓大學生們感到壓力。
走出象牙塔,脫下學士服,換上工裝。當年的大學生面對選擇后的各種質疑,他們仍舊相信,現場才是專業的用武之地。
我有一個夢想,想當一名合格的礦長
不過,這幫“攥緊拳頭”想要證明自己的大學生,沒多久就遇到了第一道坎——河南省首個6.5米一次采全高綜采設備的聯合調試工作。
現任趙固二礦綜采隊隊長穆紹龍介紹,由于是全礦第一個大采高工作面,所需設備的尺寸和重量都比往常要大,出現了特別多的困難。
對于這些“學生”礦工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將書本內容轉化為實際價值。
那段時間,“采煤新兵”們白天向廠家了解專業知識,晚上鉆研綜采電氣設備說明書,將其中的設備型號和參數記住。
在大學生采煤班和各個部門的努力下,6.5米一次采全高綜采設備成功投入運行。
現任趙固二礦黨委委員、礦長的李小磊說,這個工作對當時大學生的能力是一個提升,實現了一次飛躍。那段時間,他參與了兩次管理研討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能力提高了。
同樣,這次的作業對采煤班的大學生職工們影響深遠。穆紹龍在之后完成了11021分層開采工作面綜采設備的地面組裝、調試、聯合試運行任務,并在2015年焦煤公司采煤機司機技能比武中獲得第一名。
那段時間的他,對著央視的攝影機說出了自己的夢想:“我現在想當一名合格的礦長。”2013年5月,趙固二礦成立了以“大學生職工采煤班”帶頭的“大學生職工創新工作室”。其中的“采煤機損壞導向滑靴的修復”項目,成功摸索出用進口耐磨焊條補焊導向滑靴耐磨層的修復方法,修復費僅1000多元,使用壽命變成了新滑靴的兩倍。趙固二礦綜采隊在這一項上就節約成本200多萬元。
堅持的力量
“當時大學生來到煤礦上,感覺為煤礦注入了新鮮血液,讓礦井看起來很有朝氣。”趙固二礦綜合辦公室主任邱新平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當時他一直在負責趙固二礦的團委工作,這些大學生職工的日常培訓、生活起居都是由他主持負責。
可以說,邱新平一路見證了他們的成長。
2011年4月23日,趙固二礦正式竣工投產,并且實現當年投產、當年達產、當年盈利、當年成功創建“五優”礦井的目標。在邱新平看來,趙固二礦作為一個機械化程度非常高的礦井,在當年引進“高知礦工”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一線煤礦工作除了進入礦井的新鮮感,體力上的消耗也在考驗著這群人。
“你看我這么大的身板和個子,但是猛一下去干活的時候,和老工人比力氣沒有那么大。”身高超過一米八的穆紹龍說,力氣是慢慢鍛煉出來的。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被分配到維修部門的人員,經常會半夜接到下井檢修設備的通知,只要電話通知一到,就需要立即行動。
24小時待命的精神壓力和繁重的體力活,時間一長,就會讓人感覺到迷茫,大學生職工采煤班這個群體,也漸漸有人離開。
有人留下,就會有人選擇堅守。穆紹龍說,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
不想當礦長的礦工不是一個好礦工,這個句式在煤礦依然奏效。
現任趙固二礦機電科科長滕光華表示,回想起之前的那段日子,更像是“大浪淘沙”,適合的人會堅持下來。“感覺還挺佩服自己能堅持下來的,沒有這10年的積累和沉淀,可能就沒有現在的蛻變。”
十年變遷!“高知礦工”拿專利說話
現如今,這批大學生也逐漸“涅槃”。有人成長為技術骨干,有人活躍在安全管理、生產經營等各個重要崗位上。這批“大學生采煤工”除個別調離外,已全部成長為礦井中層以上骨干。
他們也在向外界證明,礦工并非是打眼放炮的“煤黑子”,而是可以熟練操作現代化設備的“高知礦工”。
2019年,李鑫磊調入技術科擔任副科長主持工作,他圍繞大采高工作面防片幫冒頂開展深入的技術研究,形成了一套以“工作面內注化學漿、巷道遠距離注水泥漿和添加劑、工作面內無機雙液漿注漿加固”為核心的大采高工作面防片幫冒頂專項技術成果。這項成果不僅為礦井減少了經濟投入,還大大提升了煤質、提高了產量,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鑒定為國際先進技術。
據介紹,近年來,趙固二礦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其中,通過中煤協會鑒定項目5項,包含國際領先1項,國際先進4項。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被鑒定為國際先進“高效智能矸石儲運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技術,解決了矸石運輸和煤炭運輸相互影響的問題。
在采煤一線的經歷,讓這群大學生可以真正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成為采煤領域行家里手與崗位標兵。
2011年到2022年,“大學生采煤工群體”面臨過不安和焦慮,但他們依然堅信,當初的選擇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