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河南日報》頭版推出長篇通訊《河南能源:改革重生》。文章對集團公司在鮮有成功經驗的前提下絕地求生,用好改革關鍵一招,闖出一條化險脫困之路進行了深入報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隨后,《人民日報》、《國資報告》等權威媒體和期刊進行了轉載。據了解,國務院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曾在全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簡報(2022年第56期)中推介集團公司改革重生經驗,對集團公司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
翻開河南能源今年前三季度的財務報表,關鍵指標數據飄紅,特別是凈利潤一項,同比增長195%,經濟效益達到近10年最好水平。用好改革關鍵一招,牢牢把握大宗原材料行業上行周期,河南能源集全省之力闖出一條化險脫困之路。
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市場主體,河南能源一度深陷債務風險泥潭,在鮮有成功經驗的前提下絕地求生,以時間換空間的魄力與膽識、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
扛得住挺過來活得好,便是重生。黨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河南能源黨委書記李濤回到工作崗位后,第一時間傳達大會精神,帶領干部職工繼續奮斗,以企業高質量發展新成效為現代化河南建設作出新貢獻。
信念——大道直行開路先鋒
時間回溯到兩年前,河南能源受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影響,深陷債務危機泥潭,資金鏈條幾近斷裂,融資能力基本喪失。這在省管企業歷史上從未有過,引起了政府和市場的高度關注。
“黑天鵝”事件,來得有些猝不及防。信用急轉直下、債主登門圍堵、續發債券停滯……資產負債率高達81.53%,其中有息負債占九成。河南能源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始料未及的挑戰,絕非憑一己之力,就能化險為夷。
債券到期,一筆接著一筆,對于河南能源來說,每一天都很重要;
現金兌付,一環扣著一環,對于河南能源而言,每一步都很艱難。
河南省委、省政府沒有猶豫,從講政治的高度迎難而上,明確“不引爆、不刺破、漸進式、軟著陸”的原則,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集中力量推動河南能源改革重生。
道阻且長,不行不至。河南能源有2700多億元資產,牽涉16萬名職工、上下游產業2萬家供應商的生計,還連帶30家銀行、51家非銀機構的債權安全和河南金融秩序的穩定,一旦走上破產清算程序,將引發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必須以河南一域之穩定為全國大局之穩定盡責任、作貢獻。
開路先鋒,不為不成。河南能源大而全的業務結構、高度統一的管控模式,阻礙企業發展,脫胎換骨的改革成為唯一出路。國企“一張椅子坐穿”“論資排輩”“大家同吃一鍋飯”等“老毛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實現“表里兼治”,既解決債務問題又解決結構問題,率先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考驗推進改革者的勇氣和智慧。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2021年4月,河南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改革重生方案》,全力支持企業走出困境。
2021年6月,河南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強調更好地防范化解債務風險。
目標定則方向明,方向明則干勁足。根據改革重生總方案和穩生產穩崗位穩人心、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債務風險化解、專項審計調查、妥善處置維穩風險等“1+5+N”方案體系,從省政府常務會議到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會會議、河南能源董事會會議,一項項舉措標定在改革重生時間表上。
化險——資本市場正和博弈
如何抓住大宗原材料行業上行周期,平衡各方訴求,拿出風險化解方案?最佳結果是避免零和博弈,追求正和博弈,通過利益兼顧實現共贏。這一切的前提,需要上下同欲、條塊結合,各領域各環節的改革措施有機銜接、有效貫通、有序聯動。
開跑“接力賽”,政府紓困,企業自救。
“看得見的手”信譽背書,赴京走訪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和多家金融機構總部,表明河南支持河南能源改革重生的態度和決心,取得理解和支持;省高院積極協調最高人民法院指定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河南能源涉訴司法案件集中管轄,防止不同屬地的法院爭相采取保全、執行強制措施。省高院有關同志介紹,此舉有利于保護企業核心資產,穩定職工就業和正常生產經營,防止債務風險蔓延和外溢。
“看不見的手”奔走騰挪,非核心資產能賣則賣,盤活處置賓館、職業技術學院等非主業資產,退出多元化投資股權,回籠資金快速還賬。
使用“滅火器”,債市兌付,股市保殼。資本市場的放大效應,關乎財富也關乎風險。
債券風險爆發后,河南能源信用評級從3A降至2B,“發新債還舊債”的路子走不通。
偏偏按下葫蘆浮起瓢,新問題不斷浮出。回想起A股上市公司“大有能源”保殼戰,省政府國資委原二級巡視員、河南能源改革脫困工作組副組長秦嶺至今仍覺得“驚心動魄”。債券風險尚未消除,河南能源義馬煤業公司因流動資金拆借,占用大有能源資金,未能保證上市公司獨立性,系大股東違規行為。“倘若大有能源退市,遭遇股債‘雙殺’打擊,河南能源可能再無翻身之力。”秦嶺說。
除了找錢,別無出路。必須在中國證監會監管規定期限內和允許方式下,連本帶息全部歸還。
打開“工具箱”,行業授信,地方增信。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和河南銀保監局共同設計債務風險化解方案,將金融機構到期和未到期的債務重新安排;河南證監局推動企業與120余家債券投資者依法開展談判,爭取剩余50%本金展期并豁免違約;河南銀保監局牽頭召開河南能源新一屆債權人會議,引導75家金融機構借款展期、降息、債轉股,執行債委會決議的債權比例高達97.34%。“河南干好這件事,態度、工作、決心都有,就差一張贊成票。”河南銀保監局副局長馬超逐一撥通債權人電話,推心置腹地解釋和爭取。
金融監管部門穩定債務,地方行政部門也在爭取資金。
省政府發起總規模300億元的省企信保基金,25家省管企業共建“資金池”,協調70億元專項資金及省屬法人銀行中原銀行配投,支持河南能源等用于債券兌付;省政府國資委批準豫資控股集團牽頭組建中豫信用增進公司,為河南能源等信用加砝碼。
創新——解決問題創造財富
從外部市場賺錢,從內部管理省錢。對于尚有存量債務的河南能源而言,創新就是解決問題創造財富,通過擴大有效投資與持續降本增效,平衡資產與負債的比值,降低企業債務風險。
——有限的資金投到最具效益的地方。
即便在企業“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時候,也是持續朝著“城墻口”沖鋒,堅持做精做強煤炭產業和高位嫁接化工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從原材料向新型材料的換道領跑。
煤炭,端穩“工業糧食”飯碗,穩住省內存量,發展西部增量。
經過連續多年開采,河南能源省內接續煤炭資源多在千米以下,開采安全風險高,投資收益低,原煤生產轉移是大勢所趨。“采煤到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去開采,新疆、內蒙古將成為企業的戰略轉移承載地和利潤增長極。”河南能源副總經理賈明魁說。
省內加強現有礦井升級改造,壓減低效無效產能的同時,也在積極謀求向清潔能源轉型,朝著“風光無限”進發。
化工,提升“初級產品”價值,鏈條“進退補轉”,布局“東引西進”。
西部有資源供給,東部有市場需求,河南能源將原先省內9個化工園區縮減成4個,將不具備原料成本優勢的甲醇、乙二醇等基礎化工裝置搬遷到新疆,并引進上海丹通、瑞柏新材料等高端化工企業合作生產可降解和低碳材料,連接東西部消費紐帶。“化工放在煤炭多的地方轉化,有利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擁有更多市場話語權。”河南能源副總經理段志廣說。
——最好的資源用在最有潛力的地方。
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河南能源敢于“搶早”,將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供給,創造更多利潤。
早走一步,攻克“卡脖子”技術。催化劑相當于化工產品的“芯片”,上游企業“任性”漲價,導致成本難以控制,造成產銷價格倒掛的窘狀。
歷經8年時間、超萬次反復實驗,河南能源研究總院科研團隊攻克發達國家壟斷30年的技術關隘,自主研制新一代乙二醇催化劑及所需生產裝置,并在企業內部實現成套國產化替代,使得國際市場同類產品價格降低70%。“‘卡脖子’氣不順,咱不蒸饅頭得爭口氣。”研究院院長蔣元力說。
快走一步,開啟平臺化模式。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地和輸出地,但還缺少與市場地位相匹配的能源交易市場和定價中心。
利用產業和區位雙重優勢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吸引上下游交易商參與,掌握現貨定價話語權,每天有近萬單生意成交,運行兩年成交金額超360億元。“下一步,還將納入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打造河南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河南能源國貿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程東全說。
變革——以人為本重塑企業
近日,有家北京的投資公司再訪河南能源,洽談業務后吃驚地說道:“大家的精氣神跟兩年前不一樣,原來拖了半年的事情,兩三天就給辦妥了。”這家企業的干部職工也說,相比于以前“怨天怨地”的心態,更喜歡這種“有干勁”的狀態。“改革的關鍵在于人,以責任喚醒信心,以轉制推動轉型,以誠信贏得信任,一起創造重生奇跡。”李濤說。
根上改,樹牢改革思維。
債務風險發生前,安全欠賬多,職工工資停發,企業已接近生存壓力極限。不少干部帶頭“躺平”,這種思想咋能行?
眼前最緊要的事情,就是提振“精氣神”,牢牢樹立“安全是第一責任,職工是第一牽掛,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每個月資金到位,首先保證職工工資正常發放,再償還債券和貸款。“職工的心氣兒降到了冰點,咱要把人心暖起來。”河南能源董事長梁鐵山說。
制上破,激活改革動能。
重塑思想觀念撬動改革破冰,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動真碰硬的關鍵是“強筋健骨”,調整組織結構和產業結構,充分調動發揮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讓每個職工與企業“利益攸關”。
組織結構去“中心化”,制定“煤炭十條”“化工十六條”等授權放權舉措,全面下放“人財物產供銷”權限;產業結構先“研”后“發”,打造“一院四中心”科技創新體系,架起實驗室與生產線之間的橋梁。
治上立,形成改革合力。
改革重生事關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事關平穩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事關河南經濟大盤穩固。這場改革中,每個參與者“血脈相通”,要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寫好。
省政府國資委牽頭改革,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和河南銀保監局牽頭化險,省財政廳募資基金,河南證監局推動上市公司和券商債券展期,河南銀保監局促進金融機構債委會達成協議。“自身風險化解的關鍵通常在于如何幫助別人化解風險。”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諾金說。
逆境時,懂得應對挑戰,向改革要動力;
順境時,更要居安思危,向創新要潛力。
這家昔日的世界500強企業,正闊步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向著創建一流企業的目標進發。
不經歷危機,怎么能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