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春天如約而至,萬物蓬勃生長,生機盎然。
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氣象、新的開局、新的向往……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新聞傳媒中心調研采訪組也在2月底開啟了全新的調研之旅,首站——永煤公司。
永煤公司所在的永城市地處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是河南省東引西進的橋頭堡。
作為集團公司重要骨干企業之一,多年來,永煤公司為集團公司改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因為2020年11月債務違約事件的發生,引發市場連鎖負面反應,成為了資本市場的“黑天鵝”“黑犀牛”。導致企業融資困難,改革發展步履維艱。
時間來到2023年。平視后“黑天鵝”時代的永煤公司,企業蓬勃發展、張力十足,絲毫看不到債務違約事件所帶來的底氣不足、頹廢不前。數據顯示:2022年,永煤公司完成商品煤產量2356萬噸,全年營業收入276.8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5.51億元,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實現了雙豐收。
追尋足跡,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回顧整個事件的始末,我們不禁要追問,面對各種不利因素,永煤公司是如何克服不利影響、承壓奮進,最終走出一條具有永煤特色的改革發展之路?企業的底氣究竟來自哪里?
帶著諸多問題,調研組走進了永煤公司。
深耕主業謀求創新立足市場力促轉型
原煤入洗率達99.44%,精品煤產率達61.15%,精品煤回收率提高4.42個百分點。這是永煤公司實施精煤戰略以來提交的最新成績單。據了解,截至2020年末,我國原煤入選率為74.1%。2021年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煤炭工業“十四五”安全高效煤礦建設指導意見》,提出2025年原煤入選率要達到95%以上。永煤公司99.44%的原煤入洗率,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作為全國六大無煙煤生產基地之一,永煤無煙煤廣為業界熟悉,產品具有特低硫、特低磷、低灰、高發熱量、可磨性好、熱穩定性好、活性強的特點。同時,永城本部礦井靠近煤炭消費主要市場——華東地區,以蘇北、皖北、魯南為銷售半徑,可以輻射華東、華南地區。為擴大市場銷售渠道、提高產品競爭力,永煤公司提出“做優做精煤炭產業”,通過優化產品結構,“粗糧作細”,持續提升化工用煤、高爐噴吹煤、冶煉精煤等高端煤炭產品市場占有率。
“磷含量在0.004%以下的粒煤,對提升不銹鋼品質具有明顯優勢。”永煤銷售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蔡圣雷自豪地介紹起“特低磷”——“永煤精粒”的前世今生……2021年初,永煤銷售分公司成功注冊“永煤精粒”商標,借助品牌效應,不僅占據鎳鐵行業粒煤市場的一席之地,而且打開了粒煤出口市場,每年出口粒煤超35萬噸,增加效益1億多元。
為調整產品產業結構,生產出更多優質無煙煤產品,從2022年7月開始,永煤公司在城郊煤礦試點實行原煤全入洗生產模式并取得新成效。他們推行新的煤質管理辦法,采取優化浮選操作、提高分選密度、優化工藝指標等措施,有效提升了精品煤產率。
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多元支撐的產業體系,是當前國有企業尤其是能源企業需要謀劃的重點工作之一。為此,在聚焦主業、深耕主業,致力于做強做優做大能源產業的同時,永煤公司還加快推動煤炭、電力、物貿產業一體化運作,立足于省內永城本部、禹州、安陽、洛陽、登封五個產業集群及內蒙古戰略發展基地,謀劃了一批轉型發展項目。
按照永煤公司產業轉型發展規劃,近年來,永煤公司先后收購了沙鋼持有龍宇能源股份,完成了李大莊煤礦項目預可研編制,推動了紅嶺煤礦等礦井擴邊擴儲。其中,嵩山煤礦完成了180萬噸/年產能核增,馬泰壕煤礦產能核增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驗收。同時,通過實施豫東煤炭儲配中心等項目建設,保障了主業基本盤持續穩固。
為鼓勵對外創收創效,永煤公司還積極鼓勵地面單位努力開拓外部市場,提升經濟發展效益。2022年,龍宇國貿公開掛牌出租閑置土地,創效652.55萬元;永煤鐵運處全年地貨運輸量549.4萬噸,河砂運輸業務增量11萬余噸,并成功取得了集裝箱卸車業務資質;復墾公司新增開發利用面積1157畝,有效盤活了一批不具備開發利用條件的土地;龍宇裝備與江蘇嘉軒智能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簽約,合作生產永磁電動滾筒,拓寬了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空間。
此外,永煤公司還積極推進裕東發電燃煤結構優化和工業供氣改造,啟動光伏發電項目,積極爭取增量配電網運行優惠政策。永煤公司以裕東發電、豫龍電力、永城能化新能源為平臺,高質量打造了區域綜合能源服務中心。
“目前,龍宇煤化工已并入永煤公司統一管理,我們將突出煤炭和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優勢,推動兩大主業在體制機制建設、生產經營等方面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永煤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廣建對新并入的化工企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當前化工企業發展遇到了瓶頸,作為同一個河南能源的兄弟,我們有同樣的使命和擔當。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河南能源化工板塊轉型升級產業規劃》部署,堅持以項目促轉型,以時間換效益,加快推動化工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數字賦能智慧礦山共享融合協調發展
早晨,在小鳥的鳴叫聲中、在花朵的芬芳綻放中,明媚的陽光穿過高聳的井架照射在陳四樓煤礦調度指揮中心,操作臺前,各項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進行。
“地面集控臺操作按鈕正常,視頻監控系統正常……”陳四樓煤礦MZ201智能化綜采集控操作工洪戰營按照井下現場跟班隊長的語音指令,在電腦上進行“一鍵啟動”。
只見顯示屏上,液壓支架智能調整到位,破碎機、轉載機、運輸機、各部皮帶機逐個啟動,采煤機朝機頭方向前進,實施記憶截割,煤機轉動,烏金滾滾進入煤流……
走進永煤新橋煤礦調度集控中心,猶如行走在電視熒屏中才能見到的酒泉衛星發射指揮中心,科技感滿滿。一塊30多平方米、占滿一面墻壁的LED顯示屏上,人員操作、安全狀態、生產動態、設備運行,都實時呈現、一覽無遺。
基于“一張圖”的管理理念,新橋煤礦建立了安全生產智慧管控平臺,通過對“采、掘、機、運、通、地測、調度、防治水、人財物、產供銷”等主要安全、生產、經營等業務信息深度融合,在對礦井人、機、環、管等信息的全時、全域智能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了安全生產全過程實時監測、系統聯動、趨勢研判,并提供科學決策。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煤礦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為煤礦智能化賦能,助力煤礦建成少人工作面或無人工作面,最終將人從繁重的、危險的場所解放出來,提高煤礦的本質安全水平。乘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東風,永煤智慧煤礦建設正加速向綠色、安全、智能的方向蓬勃發展。
近年來,永煤公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緊緊把握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堅持把煤礦智能化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積極推進“四化”建設,加快推動企業轉型發展。累計投入13.6億元,先后建設國家級綠色礦山5個、省級綠色礦山3個,建成全國首個F5G技術礦山商用煤礦、河南首座5G+智能礦井,投用國產首臺煤礦全功能智能化TBM“永煤先鋒號”,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1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13個,走出了一條低碳清潔高效的綠色發展之路。
按照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年,永煤公司結合企業實際制定了《數字化轉型戰略實施方案(2022-2025年)》。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全面推廣”總體原則,永煤公司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建成經營管理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數智賦能決策自動化的數字化企業為目標,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技術平臺,正在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努力打造成能源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
“我們將重點推動煤與瓦斯突出、水文條件復雜與極復雜、沖擊地壓3類災害嚴重煤礦開展智能化建設。產能120萬噸/年及以上的煤礦到2025年底建成智能化煤礦,其余煤礦到2030年底建成智能化煤礦。”孫廣建說。
據他介紹,到2023年底,永煤公司計劃累計建成5對以上智能化示范煤礦、16個以上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21個以上智能化掘進工作面,煤與瓦斯突出煤礦全部實現采掘智能化,工作面生產班單班作業人數控制在9人以內。
調研中得知,2022年,永煤公司已經率先高標準建設了公司級安全生產管控平臺,開發應用統一技術架構的智能煤礦綜合管控平臺,實現了各業務系統的監測實時化、控制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業務流轉自動化、知識模型化、決策智能化,實現煤礦各系統的數據融合共享與統一協調管控,基本達到生產運行管理過程自動化的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探索、適時推廣高端智能應用,擴大煤礦機器人的使用范圍,大規模探索應用安全生產大數據、5G+、AI視頻分析技術,真正實現‘職工少跑腿、機器多干活、數據多跑路’的目標。”孫廣建表示。
生產系統優化升級提質增效強筋壯骨
“物料直接從運輸大巷送到工作面,運輸效率真高……”永煤陳四樓煤礦綜采一隊副隊長劉雅山看著支護物料在單軌吊的輕松“拿捏”下,順利運到使用地點,樂得直點頭。
自永煤公司單軌吊運行以來,極大地提升了一線作業效率,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也避免了物料運輸帶來的安全風險,深受廣大干部職工稱贊。
在智能化煤礦建設的大背景下,永煤公司井下機械化建設得到了持續提升。2022年,永煤采煤機械化率保持在100%水平運作。其中,全公司在用單軌吊便達到了96臺,極大地提升了安全系數,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同時,在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觀,比如掘進機械化率達到86.16%,較2021年提升1.2%;各礦井基本實現了煤流、矸石運輸皮帶化、轉載倉儲化,掘進裝載機械化率達100%。
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對應的是生產系統的再優化再升級。為實現生產集約化、效益最大化。近年來,永煤公司全部按照大采長工作面設計布置,持續優化工作面設計8項,單產水平較傳統工作面提高20%~50%,萬噸掘進率降低30%~40%。完成煤流、矸石儲運系統改造工程5項,施工煤、矸倉6個,各礦井基本實現了煤流、矸石運輸皮帶化,轉載倉儲化,達到了減人提效的目的。
“我們持續推動巖巷成套裝備升級,著力打造巖巷掘進‘新七化’安全高效掘進模式。”永煤公司副總經理王中華表示,2022年他們新增EBZ260型巖巷綜掘機6臺,巖巷掘進機械化率達到83.2%,煤巷掘進機械化率達到100%。
聚焦安全精準發力確保生產有序推進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永煤的看家寶,要持續抓好標準化基礎工作,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融入到安全管理各環節。”孫廣建指出,沒有安全,一切皆為零。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煤礦企業提升安全生產水平的重要抓手,更是永煤公司強化安全管理的優良傳統。近年來,永煤公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和“管理、裝備、素質、系統”四并重原則,持續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活動,抓實抓細工程質量標準化、人員操作標準化、管理程序標準化等工作,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推動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在抓好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同時,我們還堅持‘常態化、動態化、專業化、精細化和責任化’考核原則,全面落實新版《安全生產法》,修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45項。”永煤公司安監局常務副局長龔平表示。為落實安全責任制,他們還完善了機關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一人一簽”“一崗一清單”內容,建立五級安全包保體系,實施“5+3”層級安全考核,建立安全風險抵押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體系。
近兩年,為進一步推動安全“雙重預防”管理體系建設,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和重大災害治理,永煤公司還明確了安全生產檢查的6種方式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6個主體、11項內容、10種方法,形成了全方位、全天候、全員參與的監督約束機制。
管理之外,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樣也為煤礦的安全高效生產帶來了深遠影響。為推進沿空留巷支護改革,永煤公司已有8對礦井21個工作面36條巷道推廣使用錨索主動支護技術。此外,“三軟”煤層支護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最值得稱道。
“煤田遭受過多次滑動構造影響,煤系地層‘稀碎’,強度低如面粉,打根錨桿就像在面粉里插根筷子,支護難度極大。”永煤嵩山煤礦生產科科長王曉明談起攻克“三軟”煤層的難度還是心有余悸。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該礦不斷進行探索嘗試、自主試驗,先后采用11號工字型鋼、U29型鋼棚、U36型鋼棚+U型鋼中柱支護,均未能有效扭轉巷道變形且支護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2020年8月,永煤公司通過組織技術攻關、多方論證、不斷優化、反復實踐,最終形成了以錨桿索支護理論為依據、主動支護為主線、錨網索+鋼棚的復合支護工藝。2021年,該礦2112上順槽巷道采用“半圓拱鋼棚+雙向拉伸護幫網、菱形網+鐵背板+錨索”的支護形式取得顯著成效,設計全長840米一次掘進到位,讓礦井延續近10年的單一架棚的煤巷支護形式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修復礦區生態環境打造一方金山銀山
夕陽下的永城日月湖,波光粼粼,流連忘返的鳥兒翩翩起舞,為春日的湖面增添了盎然生機。日月湖曾是永煤采煤沉陷區,經多年修復,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善。如今,每年在此停留的候鳥達萬余只,鋪展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近年來,永煤公司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科技、人文并重,踐行國企社會責任,堅定不移走“節能降碳,綠色發展”之路,扎實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在節能減排、排污治理、環境美化、
土地復墾、社區和諧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真正做到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建成了四季有景、處處是景的美麗礦區,擘畫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圖景。
在永城韓莊村的稻田里,新生的秧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眼前的景象,讓人很難和早些年坑洼不平、雜草叢生的采煤塌陷區聯系在一起。讓人更難想象,在永城這片祖祖輩輩種植小麥的土地上,竟然還能夠長出從未見過的水稻。
為進一步提高沉陷區土地綜合利用率和綜合效益,從2020年開始,永煤公司通過引進第三方投資及技術治理,在沉陷區開展了水稻、蓮藕種植和水產養殖技術試驗,取得了良好效果。在2020年開發利用沉陷區土地322.46畝的基礎上,今年,永煤公司積極協調各方關系,新增開發利用沉陷區土地1206.7畝。
目前,水稻種植已經成為永城市沉陷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為鄉村振興、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近年來,永煤公司將沉陷區生態環境和當地人文環境有機結合,認真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義務,積極探索“復墾耕地+居住用地+高效生態農業用地”模式,先后投資19億元建設國家級綠色礦山6個、省級綠色礦山4個,先后治理本部各礦井沉陷土地面積4.6萬畝,形成耕地面積1.8萬畝,形成魚塘約8000畝,將沉陷區綜合治理與生態休閑旅游、鄉村振興相融合,打造沉陷區治理示范工程。
同時,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關鍵時期,永煤公司還制定了《綠色環保發展意見》,要求各單位建立污水處理站,通過絮凝、斜管沉淀、PAM和PAC消毒處理工藝對污水進行處理,消除廢水中的污染因子,使經過處理的“污水”可直接用于井下設備冷卻、地面消防、儲煤場防塵、礦區綠化。
搭臺鋪路用心培育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千秋基業,人才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必須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企戰略,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意識,著力聚焦機制改革、高端引才、靶向育才等重點工作,激發人才活力,強化人才賦能,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這是永煤車集礦安全培訓中心,在中心門口一共掛了7塊牌子。其中,最少有4塊與人才培養有關,這里面就包括名聲在外的游弋工作室。
該礦技能大師,也是該礦三級工匠的紀亞柯告訴記者,在該礦,職工要想提高專業技能,都可以來這里進行系統地專業學習。為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積極為職工搭建學習和提升的平臺,該礦以落實河南省《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方案》和兩級公司人才培養要求為契機,由游弋工作室牽頭和河南能源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中心進行合作,對于工作室培養出來的電工技能人才,可以不用經過初級工認定,直接從中級工開始進行認定,不僅提高了通過率,還大大縮短了成為高技能人才的周期。
得益于這些政策以及游弋工作室的帶動,新一年,該企業參加職工技能晉級報名人數227人,同比增長了50%。
當然,職工熱衷于晉級培訓,一部分原因也來源于永煤公司的人才獎勵政策。2022年,為激發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學本領、強技能的熱情,永煤公司加大對技能人才的激勵力度,并將能夠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薪酬分配,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讓真正作出貢獻的人得到實惠。在當年的評比中,永煤公司5名一線職工被命名為“永煤工匠”,薪酬待遇參照所在礦井班子副職執行一年;20名一線職工被命名為“礦井工匠”,薪酬待遇參照所在區隊班子副職執行一年;934名一線職工被評選為“關鍵崗位人才”,每月按照600元/人進行專項補助……一項項舉措,讓技能型職工既增“面子”又長“票子”。
圍繞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在打造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方面,永煤公司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優秀年輕干部的民主推薦工作,分專業、分層次建立了永煤公司優秀年輕干部人才庫,全年調整公司機關和基層單位領導人員任職共計176人次,累計新提拔、重用干部36人。其中,80后年輕干部16名,占提拔重用總人數的44.4%。同時,開展基層與基層之間、基層與機關之間的干部交流20余人次,進一步優化了各單位領導班子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增強了領導班子合力。
金融風險有效化解融資成本持續降低
債務風險化解工作關乎企業生死存亡,關乎區域金融穩定。為了有效防控債務風險,實現企業穩步發展,近兩年來,永煤公司將債務風險化解作為落實“六穩六保”的必然要求和底線工程,堅決防止債務風險擴散、失控。
一方面,永煤公司嚴格遵循資本市場規則,踐行“誠信能源”,與120多家債券投資者開展多輪談判,完成59筆債券展期兌付,償還本息361.9億元,債券投資者信心得到迅速恢復。2022年,被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評為AAA信用企業。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債委會紓困機制,75家金融機構已全面完成1105億元可調整存量債務利率下調,利息支出同比減少10億元,融資成本和綜合利率連續兩年“雙減雙降”,實現銀企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永煤公司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統籌設立的省企信保基金、中豫信用增進公司,積極爭取市場化資金支持,推動信用增進,實現新增融資57億元。其中,省農信聯社和中原銀行重點融資項目分別落地30億元、7億元。加快清退非主業、非優勢和低效、無效資產,2022年完成資產處置項目10個,回籠資金20.5億元,爭取各類財政補貼、增值稅留抵退稅等17.5億元。
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妥善應對風險挑戰
企業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是機遇與挑戰、危機并存。結合實際,針對存在的一部分難題,永煤公司量力而行,也拿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實實在在的破解之道,擘畫未來發展之路。
一是穩固煤炭產業基本盤。2023年,永煤公司提出將加快馬泰壕煤礦產能核增、大眾煤礦改擴建進度,推進紅嶺、賀駝、棗園等礦井擴邊增儲。全面做好本部車集煤礦、順和煤礦天然焦加工、開發和利用研究,統籌煤、焦配采,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增加永煤公司發展后勁。同時,升級原煤洗選工藝,啟動陳四樓煤礦、新橋煤礦重介改造和城郊煤礦智能選矸系統改造,完成順和煤礦煤泥處理系統擴容、永錦能源濕煤泥降水改造、龍山洗煤廠洗選系統改造,提升公司原煤洗選效能。加快豫東儲配煤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土地征用、運輸通道建設、設備安裝等工作,力爭年底具備聯合試運轉條件。
二是加快特色產業培育壯大。化工產業是集團公司兩大主業之一,永煤公司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立足現有科技、裝備水平,提出要突出煤炭和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優勢,推動兩大主業在體制機制建設、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沿著現有四大產品延鏈補鏈,朝著醋酸酯、碳酸酯等高端產品方向發展,做精做優醋酸制乙腈、CO尾氣制甲酸鈣等項目,實現由基礎化工產品向高端功能性新材料轉型。在裝備制造方面,積極推動裝備制造分公司提升研發、制造、營銷水平,擴大刮板機、永磁滾筒帶式輸送機等產品外部市場占有率,推動裝備制造產業做優做強,打造區域裝備制造中心。
三是加快未來產業謀篇布局。做好頂層設計,用好用足國家和省各項支持政策,著力培育風、光、氫新能源產業,加快向高效清潔新能源產業轉型。同時,推進裕東發電燃煤結構優化和工業供氣改造,以裕東發電、豫龍電力、永城能化新能源為平臺,推動新橋煤礦、龍宇國貿等光伏發電項目落地,積極爭取增量配電網運行優惠政策,著力構建區域綜合能源服務中心。
“從1983年永夏礦區開發建設,到今年整整四十年。四十年來,永煤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今天,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我們要以更加科學、更加全面的思維去辯證審視過往,探尋客觀規律,總結經驗教訓,統籌處理好三種關系,完成新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孫廣建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