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南省第一家與富士康開展共享用工的煤炭企業,鶴煤公司在對外共享用工的道路上已走過了9年的時間。9年來,鶴煤公司對富士康共享用工輸出總人數兩萬余人次,創收2.3億元,打造了“職工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的富余人員分流安置“鶴煤模式”。
9年來,共享用工到底給職工帶來了哪些變化?職工收入是否有增長?共享用工經驗是否能為其他企業提供更多啟迪?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先后奔赴鶴煤公司和富士康鄭州出口加工區進行實地采訪。
尋方向,人往哪里去
時間拉回到9年前的2014年,那時候的鶴煤公司有4.1萬名職工,正常情況下一個百萬噸的礦井,千人左右搞生產就夠了,但實際上卻有三四千人。在人員比例中,地面人員和輔助人員占到總數的50%以上。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2016年起的3年內,鶴煤公司要退出煤炭產能582萬噸/年,關閉礦井26對,涉及分流安置職工11956人。
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成為當時的兩大難題。
2014年8月,48歲的鶴煤三礦女工史文清辦理了停薪留職,借了6萬元加盟成立了鶴壁市“寶貝家月嫂服務中心”。開業9年,史文清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公司200多名月嫂應聘到北京、上海、昆明等近10個省市開展服務。
出路,出路,只有走出去才有路。從煤礦女工變身老板,史文清是鶴煤公司《自主創業管理辦法》的“吃蟹人”和受益者。《自主創業管理辦法》,即對于有創業想法的職工,鶴煤公司與其簽訂4年期的協議,企業負責繳納前兩年的各類保險,后兩年則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其目的在于解除職工后顧之憂,鼓勵他們大膽走出去。該辦法下發不到3年時間,鶴煤公司便先后有1000多名職工選擇了自謀生路,他們開飯店、做自媒體、開辦月嫂公司……創業之路千條萬條,創業之路也越走越寬。
安置富余人員,除了鼓勵他們自主創業,鶴煤公司也因人而異出臺了多種方案:對于勞動合同制、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內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對于協議工,解除勞動合同的同時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
但只是這些,還不夠——
2016年,鶴煤公司關閉礦井10對,涉及分流安置富余職工6240人;2017年,關閉礦井15對,涉及分流安置富余職工5275人;2018年,關閉礦井1對,涉及分流安置富余職工441人……
“主動創業的都是礦區里的能人、有本事的人,但這些人是極少數的,根本解決不了大規模的人員安置問題。”想起曾經的難處,時任鶴煤人力資源部副部長,現任鶴煤社保中心主任的劉國棟感慨萬千。
又回到開頭那兩個問題: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
鶴煤公司再三調研、多方論證,最終選擇了“放眼外部,尋求用工轉移”的辦法。
要雙贏,飯碗從哪兒來
鶴煤公司職工家庭里大多數兩三代都在礦上,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動員職工走出去再就業,任誰都能預料到這將會非常困難。基于此,鶴煤公司把選擇合作企業的條條框框列了又列:考慮到職工回家方便,不能距離鶴壁太遠;考慮到職工權益,必須是正規大企業;考慮到職工感受,要長期保持較大用工需求……
這樣一來,2010年9月來鄭州建廠的世界500強企業富士康公司成為了最佳選擇。通過長達1個多月的拉鋸談判,雙方最終簽訂了共享用工輸出協議。根據協議,共享用工人員與富士康正式職工同工同酬,享受一切福利待遇;在崗位晉升方面,按照新的崗位標準易崗易薪。對參加共享用工人員最關心的社保問題,鶴煤公司按照原交基數繳納包含住房公積金在內的“五險一金”。
事實證明,方式對了,方向也對了。自2014年10月以來,鶴煤公司自愿參與富士康共享用工的人員人數與工資收入接連攀升。其中:2014年11、12兩個月,月平均勞務輸出人數296人,收入169.11萬元;2015年,勞務輸出10個月,平均勞務輸出人數305人,收入1050.83萬元;2016年下半年以來,勞務輸出人數穩定在1000人以上,月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
王靜是鶴煤九礦后勤服務中心女工,在談到當年情景時,她說:“當時在礦上平均月工資只有1000元左右,但在這里,旺季時一個月能拿到4000多元。”收入的變化讓王靜的“錢包”鼓起來的同時,也將其愛人吸引了過來,夫妻倆每月近萬元的收入,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走出去的正確性。
借助王靜夫婦的“廣告效應”,鶴煤公司趁熱打鐵,順勢喊出了“去產能職工分流,我是黨員我帶頭;謀出路安置職工,我是黨員干部我負責”的口號。在鶴煤公司黨委的號召下,當年便有38名副科長以上黨員干部參與到勞務輸出中。
馬愛國是鶴煤三礦保衛科副科長,他談到勞務輸出時說,干部能帶頭搬石頭,群眾就能平山頭。企業為咱們找了這樣一個新飯碗,咱們得端好、端穩了才行。
黨員干部帶頭是有形的帶動,更是無聲的命令。9年來,鶴煤公司對富士康共享用工輸出總人數兩萬余人次,創收2.3億元,上繳社保基金3500萬元。多名職工受到了表彰和提拔,韓衛燕、陳斌、韓磊、李超、何真真、胡秀紅等33名職工先后被富士康鄭州出口加工園區評為先進工作者,13名職工先后走上了車間線長的管理崗位。
共享用工的成功實踐,為企業后續的富余人員安置分流蹚出了一條新路子,成為了職工受益、企業減負的雙贏良策,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2016年6月21日召開的全省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上,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的陳潤兒在談到煤炭企業富余人員安置時還專門提到了這一點。他指出,鶴煤公司通過牽手富士康開展勞務輸出、舉辦月嫂培訓、鼓勵自主創業等,實現了企業職工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 隨后,《人民日報》、新華網、《河南日報》等主流媒體也進行了廣泛報道,一時間,“鶴煤模式”成了眾多煤炭企業爭相關注的焦點。
走出去,觀念一變天地寬
孫振軍是去年外派到富士康工作的鶴煤三礦機修廠職工。本來只想干仨月的他,卻在輪換時不愿意走了。
“礦上叫算賬搞生產,咱也得算賬多掙錢。”孫振軍告訴記者,他剛來時月工資只有4000多元,但加上旺季津貼、加班工資和爬坡獎等,一個月工資到賬竟然超過一萬元。
“這可比礦上拿得多啊。”孫振軍一臉喜氣。
他不是第一個收入上萬的人。2020年11月6日,鶴煤公司共享用工的職工陸續收到10月份工資到賬短信。760余名共享職工工資創歷史新高:當月平均工資7306元。其中,9000元以上241人,1萬元以上29人。
“職工到底得不得實惠,看看常駐職工就知道。”時任鶴煤公司駐富士康臨時黨支部書記的時志良,見證了職工思想觀念轉變的整個過程,“第一批結束時只有4人愿意留下繼續干,第二批就有196人選擇繼續留下來,現在則有常駐人員300多名。”
對比現在,當年的人們想的卻不是這么透徹。
對于常年守著礦山的職工來說,一旦離開熟悉的井架、煤田,會驟然間感到惶恐和茫然。各種不解、疑慮沖淡了企業困境帶來的現實困惑,第一批入選的職工情緒極不穩定。回想起他們在富士康廠區門口不下車的場景,時志良忍不住笑了起來。他說,當時看到大家不愿意下車,他心里也理解,但職責所在,還是硬著頭皮給大家做起了工作:“企業現在遇到難處了,這是想著法給咱們找個掙錢的出路,咱們去看看,實在不行,大不了再回家。咱們煤礦工人能吃苦,沒啥可怕的。”
通過連續幾個鐘頭做工作,總算有人帶頭了:“對,下車看看去,總不能白來一趟,大不了買票回家。”
看到有人愿意下車,時志良心里很激動,一路小跑著走到大家的最前面,高聲吆喝了一句:“誰是黨員?”“我!”“我!”隨即,就有人聲音洪亮地應答。
時志良當即選了幾名黨員現場分派任務,大家分頭行動,辦理住宿、領取餐卡、建卡登記……就這樣,第一批共享用工隊伍正式入駐富士康。
“穩定是第一位的,當時就是想盡辦法把人留住,把隊伍穩住。”同為負責人的劉文緒對記者說,咱們的職工都是明是非、知好歹的人,只是思想上暫時轉不過彎來,只要我們工作做到位,沒有過不去的事。為此,他們倆天天圍著職工轉,把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列出清單,尤其是對于職工提出的壓縮試用期、取消住宿費等問題更是積極協調。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職工通過實地感受富士康的管理模式,開始逐漸適應這種新環境。為鼓舞士氣、讓出門在外的職工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在“五一”“七一”年度評先時,鶴煤公司還專門分配名額向勞務輸出職工傾斜。曾經一次性拿出20個名額,表彰了一批優秀勞務輸出人員,讓他們既掙到了票子也掙到了面子。
找路子,多舉措安置分流職工
“這條團隊式共享用工之路,終于讓鶴煤人走得越來越穩了。”劉國棟介紹,積極開展對外合作用工,已成為鶴煤公司妥善安置分流職工的重要途徑。
2014年10月,鶴煤公司制定了《勞務輸出管理辦法》,強化制度管理。不久后,鶴煤公司又對管理辦法進行了補充修訂,大篇幅增加了職工合法權益保護等內容。看到這一點,慢慢地,選擇走出去的人越來越多。
有了富士康的成熟經驗,團隊式共享用工市場越來越寬。近些年,在鶴壁市政府的幫助下,鶴煤公司還積極與中國人壽鶴壁分公司、鄭州思念集團、中鶴集團等單位進行洽談,進一步拓展對外合作用工的深度和廣度,在去產能的同時爭取讓更多職工端上新飯碗。
考慮到廣大女工收入偏低問題,鶴煤公司還與鶴壁市總工會、婦聯合作開展月嫂培訓,如今,已經有近千名職工參加了月嫂培訓,多名女工拿到了高級月嫂從業資格證。她們中的多數走上了月嫂與家政的崗位。同時,鶴煤公司還實施精準培訓,組織職工參加不同類型技能的培訓,電子商務、電焊工、電器維修、中式烹飪、美容美發、家政服務等培訓逐步展開,讓職工掌握一技之長,甚至做到精一門、懂二門、會三門。精準培訓到位,職工們不再有技術恐慌癥,消除了轉崗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攔路虎”。在醫護人員的安置上,鶴煤公司先后與鶴壁市8家醫療機構達成初步用工協議,8家社會醫療機構共提供了447個崗位,全公司309名醫療系統富余職工參與應聘。
鶴煤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書民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按照“政府支持、職工自愿、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繼續鞏固共享用工的成功探索經驗,在保障就業、確保穩定的基礎上,讓職工的飯碗越端越牢,生活越過越好。
發展無止境,改革亦無止境。在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鶴煤公司的共享用工“鶴煤模式”探索,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再分配,打開了企業用工的新思路,讓職工有事可做、有錢可賺,為集團公司盤活人才資源,提升全員勞動效率助力企業穩健發展摸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