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自動化率達到90%以上;單日最高割煤4刀,月最高原煤產量15萬噸;工作面實現一鍵啟停、遠程集控、自動調直、智能采煤……
6月20日,筆者在永煤城郊煤礦,看到該礦F21405智能化工作面經過一次次磨礪淬煉獲得佳績。
由該礦綜采三隊回采的F21405智能化工作面位于十四輔助采區。一季度,該工作面連續延面增加液壓支架至215架,傾斜長度320米,可采走向長度1097米,煤層平均厚度3.12米,可采儲量約118.2萬噸。該工作面的投產,對于推進礦井災害治理,確保生產平穩有序接替,保障礦井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在綜采三隊辦公室內,通過工作面攝像頭實時傳輸到電腦終端的畫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采煤機、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等設備正協調有序、安全高效地運行。
這個智能化設備運轉較好的工作面,在投產之初的生產效果并不理想,智能化的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部分職工在使用高科技設備上有點畏手畏腳。
思想上“融冰”,行動上才能“破冰”。城郊煤礦組織廠家技術人員、機電科專業系統人員走進現場,開展電液控等設備教學,幫助職工掌握設備操作技巧。區隊充分利用班前會、技術例會等學習載體,向職工講清智能化優勢,激發職工學習熱情。對各班組自動化跟機操作進行考核,每班自動化開機率達到規定百分比,給予每刀煤50~500的不等加分,不斷提高工作面自動化開機率。
“借助智能控制系統和數據傳輸系統,我們能夠實現每天對工作面設備數據進行監測,動態實時掌控跟機移架率、記憶割煤率的運行情況,每班由驗收員進行驗收,自動化開機率明顯提高。”綜采三隊隊長馬杰介紹說,今年以來,該工作面設備自動化率達到了90%以上。
智能化時代,管數據就是管設備,管設備就是管生產。該礦積極引入新工藝新技術,輔助以慣導技術對工作面精準定位,實現工作面自動找直。通過工控平臺云監測三機運行工況,根據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預測和分析,做到設備實時監控、動態預警,推動“處理故障”向“預防故障”檢修模式的轉變。
在生產過程中,該工作面遇到了諸多挑戰,“工作面在回采期間需要延面加架”“工作面設備供水不足”……針對延面加架,綜采三隊制定目標、明確分工,由檢修班負責對接運輸機中部槽,生產班負責挪移、安裝液壓支架。在運輸機中部槽頂口、合口作業期間,采用“重型雙千斤頂‘頂、拉’模式”作業法,每班可縮短作業時間近2個小時,并實現了自動化開機率零影響。針對設備供水不足,采取工作面供水水源分區治理、專水專用、廢水循環利用、安裝增壓泵減少運輸巷高差100米壓降等舉措,確保了工作面設備供水穩定。
“這些制約安全生產的難題,在大家一次次探討摸索、一次次自主創新中找到了解決方案。下一步,我們將全力以赴用好新技術、新裝備,為加快建設高標準智能化工作面不懈努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礦長翟景輝說。